默而识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拼音】mò ér zhì zhī

【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通“志”,意思:记住。句意: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厌:满足。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何难之有?”孔子说“何有于我哉?”一方面表示这些事情不难办到,一方面也暗指出一般人的怠惰常情。不能“默识”而道听途说、漫不经心是惰于思;不能“学不厌”是惰于学;不能“诲不倦”是惰于教。孔子是以正面来描述自己,期许自己,同时也鼓励我们。

【例句】殷谦《殷谦杂文全集》:“郑钧当时见到杨二车娜姆是什么感受,大概面对这么一个外表丑陋且内心也不怎么干净的女人,郑钧不堪言状也只好默而识之了,可见郑钧并不是杨二所说的‘这男人的气量太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