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师范创建于1913年,原名为山西省立第四师范,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八十六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小学师资和教育工作者,人民作家赵树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长治师范的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早在“五四”时期,长治师范学生就举行罢课游行,声援北平爱国青年的革命行动。1926年,学生常文郁、王春、刘光弟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长治地区早期的党员,长治师范也就成为进步青年的活动中心。1937年抗战爆发,长治师范被迫停办,大批学生加入“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长治学生牺盟突击队”等抗日武装。抗战胜利后,长治师范于1946年4月15日复校开学,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人才。“文革”期间,大批教职工被下放遣散,学校于1970年被迫再次停办,于1971年底重新恢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长治师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校容校貌也逐年改观,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1980年成为全省首批重点师范之一。1998年元月16日长治市委、市政府贯彻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决定将原长治第二师范并入长治师范,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力量进一步加强。目前,共有教职工298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讲师25人,讲师67人。在校生31个教学班,计1500人(包括普师班、民师班、音体美侧重班)。
长治师范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把面向小学、面向农村、面向山区培养合格师资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培育“四有”人才,围绕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突出师范性,加强实践性,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每人都具有一至几项特长,较好地胜任了当地城乡小学的教学工作,受到普遍欢迎。
长治师范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还有的荣获了曾宪梓教师基金奖。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仅1987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专著及各类书籍80余部。其中,田明俊老师参与编写的《全国中师音乐课本》;王邦替、孟多昕老师主编的《简笔画》、《黑板报与美术字》、《版画与剪纸艺术》;史素芬老师编著的《山西人学习普通话读本--长治分册》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教材》;杨文彪、李奇等老师参编的《中国文学发展概貌及作品赏析训练》等,都已作为全国和全省中师教学的现行教材使用。长治师范在教学管理、教书育人及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表彰,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培养合格小学师资,目标明确,成绩显著”的光荣称号,被省教委表彰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先进单位”。
1998年8月27日,并校后的长治师范组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他们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制定了长治师范跨世纪的发展规划,带领全校师生朝着争创一流师范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