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一)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木兰镇规划图木兰镇,地处成都市外东,坐标北纬30.44°,东经104.12°。属龙泉山脉的浅丘陵地势,地貌以缓丘台地为主。南靠成都市成华区的龙潭乡、青龙乡,东与石板滩镇相接,西与三河镇毗邻,北与泰兴镇相望。距市中区6公里,北距新都城区(政务中心大厅)12公里。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8.2公里,形似团鱼,全镇幅员面积34.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有耕地27124亩,人口35742人。主要民族汉族。是客家人居住最为集中的乡镇,客家人占98%。
木兰镇,属成都市规划控制区。 木兰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重要的商品粮、油、生猪生产基地,盛产鲜鱼,水果、蔬菜等,同时还是全区有名的生姜、大头菜基地。境内塘、库、堰多,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各种高品质的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2000亩以上,尤其是狮子水库占地近200亩,距成都市熊猫基地仅1.5公里,极具名贵水产养殖及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开发潜力。
(二)经济发展状况
2005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800万元,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765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1个。全镇农业总产值达423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8832吨,肉类产量达3098吨,农民人均收入达4200元。全镇已形成家具、电线电缆、通风净化设备、建工、建材、机械、食品为主的一批优势行业和企业。重点企业有新木通风净化有限公司、四川电缆厂软线分厂、金帝家具厂、木兰铭牌厂、新木塑料制品厂、新都力天机械有限公司、兴华页岩砖厂。优势产品新木通风空调配件、金帝家具、四川电缆电线、奇香居食品等。
(三)基础设施
木兰镇是省级试点小城镇,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石木公路、泰龙公路、成绵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复线、成达铁路与即将建设的成青公路穿境而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西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成都北编组站在境内兴建,占地约1600亩。全镇水、电、气供应充足,有110千伏安和35千伏安变电站双向供电,3KV变电站建设即将启动,有配气站一座,日供天然气1万立方米,北干渠、东风北支一渠在境内长31公里,灌溉全镇。全镇开通光缆通讯国际国内直拨电话2600余门,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的配套建设初具规模。客家新村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达到2平方公里。水、电、气、路、通讯“五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有线电视站 、移动营业厅、电信营业厅,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村完小,文化餐饮娱乐、卫生院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备。木兰山综合开发初具规模,开办了具有客家风情的农家乐,道路路面硬化直上山顶,2000余亩山地全部植绿,实现了水电上山,木兰寺庙完全恢复,每年农历“二月二”木兰庙会人气旺盛。
(四)历史文化名胜
久负盛名的木兰山与区内的升庵桂湖、宝光寺胜迹交相辉映,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具有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二月二”木兰会(初名文昌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每天来自省内十余万人次赶会,热闹非凡。镇党委、政府根据木兰山的实际和优势,把木兰山的产业布局以旅游业、房地产业、种植业和商贸业为主,规划为五大功能区,即:人文景观功能区、房地产开发功能区、经济林果功能区、交易市场功能区和中药材种植功能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综合开发。
(五)招商引资与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木兰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开放兴镇;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优化投资的政策、法制、治安、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坚定不移地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专人联络服务制度;以人为本,以道路建设为基础,以集镇建管为重点,负重自强,求实创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开放兴镇。 紧紧围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揽全镇工作,整合四个资源(城北编组站、木兰山、石木路、公推直选),启动两大项目(石木工业集中发展区、木兰山综合开发),夯实一个基础(干部群众基础),实现三增两提高目标(增加镇财政实力、增加村社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提高干部群众素质)。”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崭新的面貌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明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迎接各方宾朋的到来,共创明日新辉煌。
二.黑龙江省木兰县木兰镇木兰镇隶属木兰县管辖。位于县境南部,松花江北岸,为木兰县城。
木兰镇名源于县名,由木兰达河得名。清代晚期,称“索伦张口子”埠头,属呼兰厅(今巴彦县)管辖。1905年9月,正式设置木兰县,划归木兰县管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木兰县城由小石头河子迁至此地,改名“木兰市街”,同年定名“木兰镇”。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第一区(城区)。东北沦陷后,初为城区保,1939年改设木兰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设置街市区。1947年11月,东兴县并人后,仍为街市区。1950年10月,改为第一区。1955年设置木兰镇。1958年9月,改称木兰镇人民公社,1980年改称木兰镇。
木兰镇濒临松花江畔,设有航运港口,县属主要工业企业集中于镇内。镇办工业有十余家,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858万元。全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万亩,是木兰县蔬菜的重要产区。全镇共辖7个街道和前进、黎明、幸福、连丰、进辉、八良、园艺、镇北、东风、富家、临城、镇西等12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朝鲜、回、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镇政府驻地木兰大街东段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