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出版社编审王一之,男,汉族,1931年出生。笔名:王韬、一之。江西赣州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50年后历任赣州市团委学生部干事,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专业学员,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学员,民族出版社维文编辑室及汉文编辑室编辑、副主任、副编审,编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创作情况:译著维吾尔文诗集《铁依甫江诗选》,长篇小说《探索》(合作),叙事长诗《喀什之夜》(合作)、《无惑集》(合作)、《夜莺与春天的对话》(合作)、《绿州放歌》、《十二木卡姆》(13卷)等。
获奖作品:其作品曾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优秀文学翻译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文学翻译评奖一等奖、中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园丁奖等。
二、革命烈士王一之(1903~1938),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政治部主任,山东省文登市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党员。1925年赴苏联留学,1927年回国,因与中共党组织失掉联系,在本县中学任教。1936年来潍县县立中学任国文教师。作风朴素,爽直和蔼,对学生非常关怀,经常指导阅读进步书刊,宣传革命道理,深受学生爱戴与拥护。但也引起校中CC分子的注意,多次受到警告。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建立后,他很快与北平总队取得联系,联络本校、外校进步师生]0余人,于1937年1月正式建立“民先”潍县队部,并被选为队长。“七七事变”后,“民先”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成为潍县抗日中坚力量。此时,中共鲁东特委书记鹿省三来昌潍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武装,领导抗日,与王一之接上关系,给以鼓舞。1937年秋,王一之随学校迁到北乡常疃,着手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吸收青年学生和农民参加,于1938年1月在蔡家栏子村建立一支300余人的抗日武装——国
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他任政治部主任。同年春,七、八支队合编后,仍任政治部主任,不久,部队奉命东上掖县、平度、招远、黄县等地,配合兄弟部队开辟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同年秋。部队又奉命西上,路经昌邑,到潍河洗澡,不幸溺死。1951年,其遗骸安葬在潍坊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