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1984),原名宪英,生于慈溪庄桥孔家村。他一生以画为乐,初在沪上活动,后赴香港,1951年毅然北返,参加内地建设;1955年后,应邀赴安徽艺术学校执教,兼任安徽画院副院长,并被选为安徽省人大代表。晚年任职安徽艺术学校教授,安徽画院副院长,省人大代表。历任上海文艺书画院画师、安徽艺术学校教师、安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理事。
早年曾供职报关行,多有出差机会,得以见识天南地北,业余绘画更进,二十年代中,经父执王一亭向书画店推荐,转行成职业画家。作品有《牡丹》、《四季平安》、《欣欣向荣》、《百花争艳》、《战袍诗》等。
擅长花卉博古,在其父亲基础上更追求形象逼真,笔意松动逸格,三四十年代已独步画坛。并刻苦练就了强记默写的本领,从三代青铜器外,广涉人物、翎毛、走兽、鱼虫手到形俱,呼之欲出,无所不精,其出众的表现力人称任佰年后第一人,为海上画派代表之一,代表作有岁朝图、四季平安、国运鼎盛等。1932年与熊松泉、张大千合作醒狮图、有吴湖帆求画的六十庆寿俪影图、吴氏配景。五十年代初,与钱瘦铁合作陈毅市长题款的送公粮图、有流通海内外寺院的‘西方三圣图’,以及和唐云合作的‘印光法师传’等。
七十年代日本出版的‘东洋的美术’丛书有图文介绍云:“早年活动于上海画坛,1945年前于上海中华文艺书画学院和‘行余书画社’任教。与柳滨等人从事新国画运动,对色彩、明暗方面均有研究和吸收。安徽美术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了大型‘孔小瑜画集’。1998年安徽省文化厅主办“孔小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画展,出版纪念画集,纪念文集。
大事年表
1919年-1931年 由父亲的朋友王一亭代开润笔单,开始职业画师生涯。并给画室取名“思撷馆”。
1932年-1944年 与张大千、熊松泉合作《醒狮图》。“九·一八”事件后,他以一腔忧国之情挥毫绘制《战袍诗》、《五鼠闹东京》等寓意深长的佳作。受余寄凡之邀在潘天寿创办的新华艺专代课。
1945年 在上海中华文艺书画院任教。
在行余书画社任教,与柳渔笙、郑午昌、张聿光、熊松泉、吴青霞9人组织“九九”消寒会,从事新国画研究创作运动,对国画运用色彩、明暗、透视等方面进行研究。此时期是他创作盛期,留下不少博古精品。
1950年-1951年 同唐云、钱瘦铁等人去香港办画展,谋生计。
1952年-1953年 和钱瘦铁合作《送公粮图》,由陈毅市长题款。
1954年 为上海佛教书局作《西方三圣图》,此图复制件在全国及东南亚流通至今。和唐云合作《印光法师传》插图。文字传记由沈尹默、邓散木、王福庵等书写。备受佛教界重视。
1955年 支援安徽文化建设,来安徽,创建并执教于安徽艺术学校美术科。
1960年 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设计布置工作。
1962年 同萧龙士、童雪鸿等四位老画家举办联展。
1979年-1983年 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重病期间还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大型花鸟画。是年,当选为安徽省五届人大代表。
1984年在合肥病故。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