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烙印

【读音】làoyìn

释义:【解释一】[brand]∶烫在人、动物或器物上的火印。用作标志。 多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示例〗清 陈维崧 《簇水·见古寺放生马而叹之》词:“俛首沉吟烙印,蓦听僧钟打,馀生也托象王台下。”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这就跟奴隶们头上的烙印一样,虽然奴隶籍解除了,而烙印始终除不掉。”

【解释二】比喻留下不易磨灭的痕迹。

〖示例〗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

【解释三】指不易磨灭的痕迹。

〖示例〗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忆》:“这种用鲜血打下来的烙印,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同义词语:火烙印

释义:即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标记。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这六个人……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犯罪的火烙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