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银杏纲(Ginkgopsida)裸子植物门

银杏纲Ginkgopsida 为绿色维管植物之一纲。在地质史上银杏从二迭 纪到中生代的中期繁盛于全世界。而现代残留的仅有东亚栽培的银杏(Ginkgo biloba)一种。叶有发达的二叉分枝叶脉,叶上着生种子或雄蕊的花药,类似蕨类叶的形态,可见有鞭毛的精子(平懒作五郎,1896)等显著的古老性状。以其干直枝短,曾被认为和松柏类针叶树类(Coniferopsidn)近缘,但是近年来认为它和苏铁近缘(Cycas)的见解占有力地位。在日本出现有鲜新世银杏叶的化石。另外有人认为“Ginkgo”是“Ginkyo”的误写,而此属名又是林奈(C.von Linné)把E.Kaempfer在《海外奇谈》(Amoenitatum exoticarum)(1712)一书中插图记述的日本植物记事中的 Ginkjo(银杏的音读)的误写。

落叶乔木,枝条有长、短枝之分。叶扇形,先端2裂或波状缺刻,具分叉的脉序,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精子具多纤毛。种子核果状,具3层种皮,胚乳丰富。

本纲现仅残存1目,1科,1属,1种,为中国特产,国内外栽培很广。染色体:X=12。

银杏纲现在只有一属一种Ginkgo biloba。属于本纲的化石初见于二叠纪,但可能属银杏纲的化石在晚石炭世已经出现。侏罗纪和早白垩世是银杏纲的极盛时期,广布羽欧亚大陆的温带植物地理区,自晚白垩世起逐渐衰落,但在第三纪是中欧尚有银杏类分布,自第四纪冰期后,本纲植物在中欧、北美等地全部绝灭,现在野生的银杏纲一属一种仅生存于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孑遗植物。

Ginkgo biloba L.(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 乔木,高可达40m,枝分长枝和短枝。叶扇形,有长柄;雌雄异株,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每雄蕊有两个花药,雌花有长梗,顶端生两个或一个直立胚珠,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中皮膜质。

银杏花粉管内的雄性精细胞有纤毛,雌花与苛达纲和松柏纲的复合雌性器官也有明显区别。银杏的这些非松柏纲特征引人注目。

化石银杏除了和现存的Ginkgo最接近的Ginkgoites(似银杏)和Baiera(裂银杏)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

Ginkgoites Seward(似银杏) 叶型与现代Ginkgo很相似。具一长柄,叶片不分裂或分裂为2-8个舌形或倒楔形的裂片。每裂片内有几条两歧式分叉的扇状脉。本属与现代银杏的叶子在外形上很难区别,为一化石形态属名。系代表与现代银杏不易区别的中生代化石植物。中三叠世至第三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最盛。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Baiera F.Braun(裂银杏) 叶扇形至半圆形,具有明显的柄。叶片常深裂为许多窄的线形的裂片,每一系裂片内具2-4条平行脉。中三叠世至晚白垩世。分布于北半球。本属和Ginkgoites不易区别,表皮形态区别也不大。一般都以其叶片分裂较深、较多者归Baidra,较浅、较少者归于Ginkgoites。有人建议议裂片中的平行叶脉4-6条或更多者为Ginkgoites,而2-4条为Baiera。这可作为鉴定时的辅助标志。

Czekanowskia Heer(线银杏) 叶很长,无柄;叶片革质状,比较厚,叉世深裂成为很细的裂片,宽仅1-3mm,簇生于短枝上。每裂片不多于2-4条平行叶脉。最初在叶基时只有一条,直到叶片分叉的地方,才作为两歧式分叉,最后的细裂片上有时也仅一条叶脉。晚三叠世至晚白垩世,以侏罗纪为最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北半球最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