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姓氏1、出自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

3、出自侯姓。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4、“仇”字的准确读法共有三种,在百家姓中“仇”姓主要读qiu,与邱同音,户籍登记中多数读音;第二种最为少见,实际上是在户籍登记中没有的发音,只在民间留用,读音为gong,音同龚。第三种读chou,复仇的仇,民间留有少数读法的姓氏。

释义基本解释:

仇chóu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仇qiú

古同“逑”,匹配。

姓。

笔画数:4;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35

详细解释: 仇

讎、讐

chóu【名】

(形声。从人,九声。(qiú)本义:匹偶,同伴)

怨恨〖hatred;resentment〗

仇者,讐也。——《史记·晋世家》

葛伯仇饷。——《孟子》

多仇少与。——《汉书·盖宽饶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仇忌(怨恨憎恶);仇嫌(怨仇;怨恨)

仇恨〖hatred〗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史记·留侯世家》

又如:杀父之仇;仇疾(仇恨);仇害(因仇恨而伤害)

仇人;仇敌〖enemy〗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韩非子·孤愤》

又如:仇仇(怨敌)

chóu【动】

报复〖makereprisals;retaliate〗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高启《书博鸡者事》

校对〖proofread;checkagainsttheoriginal〗。如:仇校(校对)

另见qiú;“雠”

另见chóu

仇敌

chóudí

〖enemy〗有积恨的敌人

他持枪同仇敌决斗

仇雠

chóuchóu

〖personalenemy〗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仇恨

chóuhèn

〖hatred〗∶仇视愤恨

无限仇恨记心中

〖hate〗∶强烈的敌意

强烈的不满已发展成为仇恨

仇人

chóurén

〖personalenemy〗因怨恨而敌视的人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杀

chóushā

〖killinrevenge〗出于报仇而杀人

仇视

chóushì

〖regardasanenemy〗∶把别人当作仇人看待

〖behostileto;lookuponwithhatred〗∶以仇恨的心理或目光看

仇外

chóuwài

〖havehatredforforeigncountries〗憎恨仇视外国

盲目仇外

仇隙

chóuxì

〖bitterquarrel;feud〗仇恨

仇冤

chóuyuān

〖hatred〗有仇又有冤

仇冤易结难解

仇怨

chóuyuàn

〖hatred〗仇视憎恨

qiú

【名】(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companion〗

仇,雠也。——《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

仇,匹也,合也。——《尔雅·释诂》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诗·周南·无衣》

公侯好仇。——《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

君子好仇。——《礼记·缁衣》

配偶〖spouse〗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三国魏·曹植《浮萍篇》

另见chóu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