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hufang
解释:读书写字用的房间
词性:名词
书房,古称书斋,是一些住宅内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之用。书房的基本设施是桌、椅及书柜,有些书房亦会设有电脑。
在一些没有书房的住宅,通常会将睡房部份位置用作书房之用。
古代的书房——私塾
私塾是东亚传统社会的教育机构,也叫私学、民学、书馆、私塾,或学堂;私塾大多由读书人、秀才等私人开办,由教书的人在自宅设立,入学者多系六岁至八岁孩童,由学生缴交束脩,富家门第则独力延师授课,或由乡井合赀开课,其教学宗旨主要是启蒙识字,读书内容多半与科考有关,包括四书,诗、书、易、和左传;年龄较大者,则读古文,习字,作诗文,修业年限视各人需要而定。
私塾通常教些人文的修养以及与科举考试相关的学问,包括从以识字启蒙教育为主的三字经、千字文,人文基础以及考试必考的四书五经,生活修养方面的礼乐、以及能表现个人文学能力的诗文等等。
私塾的学习内容,从启蒙到逐步深化,一般顺序是:《三字经》、《百家姓》、《日用杂字》、《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左氏春秋》等,有的选读《女儿经》、《孝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古文观止》等书,也有的加学《世事应酬》,即契约、媒柬、挽联之内容,以应实用。
(1).朝廷、官府收藏书籍、书画的场所。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令书房依元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 庄宗古 。”
(2).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陈如埙》:“一妹嫁远乡 何屯田 之孙,尝往其家……已洒扫书房延待矣。”《红楼梦》第四十回:“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父亲喝多了酒,独睡在书房里,不知怎的忽然火烧起来。”
(3).家塾;学校。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鰲头。”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一:“‘怎么,你们 包国维 就要上学了么?’‘唔’……‘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
(4).书店。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陀的事》本是受三笠书房之托,说要作广告之用才写的。书房又把它转给改造社。”
梁实秋散文:书房
简介:
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实谓华夏智慧面对现代语境破局之谋,无论就话语内涵还是文体形式来说,在文学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激烈的转身。有此剧变,而有一代风流,数辈绝妙文章。告别旧时言志与载道,新文学义无反顾踏入开启民智的立人之途,那个充满焦灼与苦闷、喧嚣与希冀的时刻本身就是饶有意味的一页。
目录:
随想篇
雅舍
孩子
女人
男人
衣裳
中年
老年
年龄
退休
代沟
客
请客
腌猪肉
喝茶
饮酒
吸烟
旅行
旧
梦
钱
穷
职业
厌恶女性者
聋
修养篇
早起
散步
怒
沉默
旁若无人
廉
懒
勤
废话
快乐
了生死
谈话的艺术
骂人的艺术
谈时间
谈考试
谈友谊
学问与趣味
时间即生命
利用零碎时间
养成好习惯
书
书房
萝卜汤的启示
读画
山
盆景
作文的三个阶段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层
饮食篇
忆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