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锣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浙东锣鼓于明代中叶已盛行,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

浙东锣鼓: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的吹打乐种,它产生的年代无从查考。根据民间艺人的口碑材料,和明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等著作中所记载的、关于江浙一带流行的吹打乐情况加以对照,可以推断约于明代中叶已盛行。

在过去,从事吹打乐演奏的班社组织遍布乡镇和农村。有进行丧事活动的“道士班”、专为婚事吹打唱的“唱班”、清唱戏文和吹吹打打的“戏客班”(亦名嬉客班或坐唱班)、以及专门器乐演奏的各种业余性质的“班、堂、社”等组织。

浙东锣鼓的代表曲目有嵊县地区的《十番》、《都花》、《绣球》、《大辕门》(以当地人誉之为四大名曲);宁波、奉化地区的《万花灯》、《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人们简称为“万得划”)等。这些曲目,有的表现了古代将士凯旋时万民欢乐的情景(《大辕门》、《将军得胜今》),有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人们轻快愉悦的情趣(《划船锣鼓》、《绣球》);有的古朴、典雅,曲趣文静(《十番》、《都花》);有的结构庞大而有序,音乐有开有阖,有静有动(《万花灯》、《八仙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