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是2004年在原农业经济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原农业经济系是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三农”问题研究学系。学院于198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取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再次获得教育部农业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在过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学生有比较完整的经济学、管理学与农业知识与理论的训练,就业出路比较宽广。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具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三个硕士学位点,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博士学位点,致力于中国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涉农领域综合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也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学术研究中心。

该院的研究生培养与人民大学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共同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与该院相关学科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齐全且有很强的实力,并拥有多个相关的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对本院的研究生教学具有直接的助推作用。

该院教师队伍精干,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院以中青年、特别是青年教师为主,几乎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基本都有出国进修和访问的经历。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多项。“九五”期间,该学科点的2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奖励。例如,严瑞珍教授于1996年荣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不少知名教授,如土地经济专家周诚,环境经济专家张象枢,技术经济专家展广伟等都曾在本院执教。

该院具有追求理论创新的学风,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传统。独创的以“三板块”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土地经济学理论,系统提出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首创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学科体系等,都是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重大贡献。从1994年起在太行山区建立的脱贫与发展试验区,以农村综合发展理论指导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获得社会各界普遍好评的成功模式。

该院注重全方位国际化,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10余项大型国际资助项目,主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7人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