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鼠之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旅鼠图片

原文欣赏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 问道 :“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

他坐到草地上,抓起那只旅鼠,很内行地让它张开了口,露出了尖利的牙齿:“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

“意味着它们繁殖得很快呗。”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

“繁殖得有多快呢?”他追问道。

“这……”我无言以对了。

“让我们算笔账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 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l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 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总数为1512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90720只,第六代为326592只,第七代为653184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 872只。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会的,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他把本子收了起来,望了一眼那个盛老鼠的纸袋子,“实际上,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并且有丰年和歉年之分,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长。而在歉年或叫做小年当中,它们的计划生育很严,甚至可以使其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富足时,它们就像听到一声令下,齐心合力地大量繁殖起来,使整个种群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一旦达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只,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停止进食,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这时的旅鼠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毛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橘红,使其目标变得特别突出。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千方百计地去吸引像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孤狸甚至北极熊等灭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它们。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丹尼斯大约猜透了我的心思,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但是,无论怎样地暴露自己,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而天敌的数量却总是有限的,要靠这种方法来减少数量收效甚微。因此,它们似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纷纷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做着各种准备似的。但到后来,不知是谁一声令下,也不知道是由谁带头,它们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而且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老鼠加入,队伍愈来愈大,常常达数百万只。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跳将下去,被汹涌澎湃的波涛吞没,直到全军覆没为止。这就是所谓‘旅鼠死亡大迁移’。”说到这里,丹尼斯似乎也感慨起来,两眼眺望着远处的天边,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真是滑稽可笑!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它们这种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了大饥荒,而试图去寻找一块水草丰美的新领地而误入歧途呢?”

“不像。”丹尼斯摇了摇头,“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足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生严重的饥荒。而且,它们不是偶然的来一次大逃亡,而足周期性的,每隔几年就来一次,而且沿着一定的路线,所以不大可能是因为饥饿所致。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们在迁徙途中即使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由此可见,导致它们人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

“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也许它们只是聚在一起,到处乱跑,而把大海当成它们经常穿越的小河沟也说不定。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不!不!”他坚定地摇摇头,“有人专门研究了各地旅鼠迁移的方向,结果发现,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则是往北奔向巴伦支海。奇怪的是,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的旅鼠是往南迁移的,其实只要它们稍微往南走一点,就可以找到食物丰富且气候温和的天堂。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

“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它们还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总是忘不了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这看上去真是天意。”

“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强的繁殖能力而过一段时问又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呢?”我终于提出了这一问题。

“不知道。”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

“有什么假说吗?”我仍不甘心。

“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说着,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因此,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我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但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我们边走边谈,慢慢地往海边走去。刚刚走到悬崖的边缘,他却突然大叫一声,纵身就要跳将下去。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一把揪住了他的背包带。这回轮到他哈哈大笑了,他笑得弯下腰去,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真认为我会像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决不会的。在旅鼠的奥秘还没有弄清楚之前,我自己却先跳到海里去自杀.岂不是比旅鼠还要荒唐滑稽?”笑了一阵,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位梦华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与浙江电视台合作,策划拍摄电视专题片《南极与人类》(6集)和《北极纪行》(20集),《南极与人类》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科技类一等奖。

位梦华(1940~),科技工作者,中国北极科考队总领队。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主要著作有《旅鼠之谜》《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等。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第一次独闯北极,给了他无与伦比的自豪。

人生的道路是难以预测的,1982年位梦华从美国去了南极之后,便与地球的两极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初,他正式开始筹划独自闯北极考察计划。首先遇到的是经费问题,他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如果谁肯出一点钱,我就可以豁上一条命。”还好,经过奔波,位梦华终于得到了国家南极科学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联合资助。于是,1991年6月,他一个人跑到了北极。

初到北极与初到南极一样,位梦华的内心受到很大冲击。北极几乎是所有候鸟的故乡。例如,绒鸭来自阿留申群岛,苔原天鹅来自美洲东海岸,黑雁来自墨西哥,赛贝尼海鸥来自智利,麦耳鸟来自东非,短尾海鸥来自塔斯马尼亚,白尾矶鹞来自火地岛,滨鹬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东海岸。这只是在阿拉斯加北极所观察到的候鸟,北极确实是全世界候鸟的故乡和乐土。它们之所以千里迢迢飞到这里,就是因为这里干净、安静,远离人类社会,没有什么危险。但是现在这一切正在毁灭当中,被污染的大气凝聚在北冰洋之上,酸雨正在破坏着大片的草原,开发石油污染了海水,噪音干扰改变了环境,鸟类要在这里生存下去越来越困难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不仅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从大自然那里索取而来,而且还常常以牺牲大自然的协调和完美为代价,也许,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这却是事实。

著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旅鼠之谜》、《南极与人类》(电视专题片,位梦华为主要策划者和撰稿人之一)、《南极之梦》(位梦华、刘小汉)、《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位梦华、胡领太)、《冰雪世界的资源》(严其德、位梦华)、《北极的呼唤》、《世纪间的传递——北极探索》(电视专题片,位梦华为主要策划和撰稿人之一)、《鸟瞰北极》(刘小汉、位梦华)、《走向北极》、《生活在北极》(位梦华、王天虹)、《梦系南极》、《魂飞北极》、《到地球顶端去——中国进军北极》(与人合作)、《两极纪实》、《天涯纵横》、《北极日记》、《南北极探险史话》、《最伟大的猎手——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与人合作)、《站在两极看未来》、《从北极到夏威夷》、《从宇宙到生命》、《南极大探险》、《北极大探险》、《南极与北极》、《南极探秘》、《南极历险·北极历险》、《极昼故事·极夜故事》、《南极童话·北极童话》、《北极之谜》、《万里追鲸记》、《两极诗抄:冰˙雪˙梦》。

《南极与人类》(电视专题片)在国际会议上得到好评并获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教节目科技类一等奖;《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为《神奇的南极》丛书十部中之两本,该丛书荣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世纪间的传递——北极探秘》(电视专题片)中国电视1995年度科普类一等奖和95全国优秀电视节目一等奖;《两极纪实》台湾《好书大家读》1998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书奖;《从北极到夏威夷》获首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评为2000年度十大科普好书之一;《从宇宙到生命》获首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推荐的20本科普书之一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

本文题为“旅鼠之谜”,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如果继续下去,人类就会走旅鼠的道路。

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本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可以这样探究,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由他介绍旅鼠,知识的可信度高,而对话的方式又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时可以用“我”的惊叹烘托旅鼠之奇,有时可以用“我”的迷惘推进话题,有时可以用“我”的疑问让丹尼斯深入讲解。丹尼斯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我”一连提了四个猜想或疑问,丹尼斯一一补充讲解,说明“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大迁徙之际,“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至于为什么集体大自杀,至今仍是一大难解之谜。有对话,有讨论,内容便于展开,而且适合阅读心理。

3.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使人对世间各种生物都有了很大的了解。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本题要求通过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二、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课文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本题是开放性的,意在激发探究兴趣,扩大阅读空间,活跃思维,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这样的讨论,学生可能陷入凝神遐思,也可能非常活跃,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关注社会问题。

三、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让读者真正感觉奇妙。

教学建议

一、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参考导语: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 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这篇《旅鼠之谜》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二、注意探究的重点。

探究重点应放在末句:“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可以提供下列材料: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 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旅鼠简介

北极旅鼠

旅鼠,哺乳动物,常年居住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斯堪的纳维亚人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象天兵天将,突然降临。

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6~7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记录是出生后14天便可交配),经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窝小旅鼠,每窝可生11个,据此速度,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

为便于在冬天打洞,一到秋天旅鼠的前爪就长出一层角质,像两把铲子 .

与高度繁殖力相适应,旅鼠为了补充繁殖时所消耗的能量,它的食量惊人,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广,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几乎所有的北极植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们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

旅鼠的天敌颇多,像猫头鹰、贼鸥、雪鹗、北极狐、北极熊等均以旅鼠为食。一对雪鹗和它们的子女们一天就可吃掉100只旅鼠。甚至于草食性的驯鹿,也会对旅鼠大开杀戒,用蹄将其踩死,然后吃掉,也算得上改善一下生活。

旅鼠“死亡大迁移”之谜 .

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加,甚至保持不变。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充足时,才会齐心合力地大量繁殖,使其数量急剧增加,一旦达到一定密度,例如1公顷有几百只之后,奇怪的现象便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旅鼠突然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停止进食,似乎是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这时它们便一反常态,不再是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都毫无惧色,无所畏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天不怕地不怕。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连它们的毛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便于隐蔽的灰黑变成目标明显的桔红,以便吸引天敌的注意,来更多地吞食和消耗它们。与此同时,还显出一种强烈的迁移意识,纷纷聚在一起,渐渐形成大群;先是到处乱窜,像是出发前的忙乱,接着不知由谁一声令下,则会沿着一定方向进发,星夜兼程,狂奔而去,而大海又总是它们最终的归宿。有趣的是,当它们进行这种死亡大迁移时,总会留下少数同类看家,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使其不致于绝种。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安排好了似的。

1985年的春天,成群结队的旅鼠浩浩荡荡地挺进挪威山区,所到之处,草木被洗劫一空,庄稼被吃得一塌糊涂,牲畜被咬伤。旅鼠成灾,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此,人们忧心忡忡。然而,到了4月份,这群旅鼠大军突然以日行50公里的速度直奔挪威西北海岸,遇到河流,走在前面的会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为后来者架起一座“鼠桥”;遇到悬崖峭壁,许多旅鼠会自动抱成一团,形成一个个大肉球,勇敢地向下滚去,伤的伤,死的死,而活着的又会继续前行,沿途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旅鼠的尸体。就这样,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向前,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跳将下去,奋力往前游去,直到全军覆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