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
zǔjiàn
1.[assembly]∶供装配整台机器、构件或元件的零件组合
2.[module;package]∶在电子或机械设备中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单元的一组元件
3.[unit]∶组装产品(如书橱或碗橱)时所组合的通常或多或少重复的部分
4.[section]∶可被组装或被重新组装的几个部件之一
组件产生的背景
组件是近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兴起于20世纪初,目的是功能模块化,前提是接口标准化,好处是构成产品的各个功能组件,由更专业的厂商生产,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而生产组件的厂商,同样的组件,可应用于多类产品和多个领域,极大地扩展了市场范围。
软件工程中的组件
对象管理小组(Object Management Group,OMG)的“建模语言规范”中将组件定义为:“系统中一种物理的、可代替的部件、它封装了实现并提供了一系列可用的接口。一个组件代表一个系统中实现的物理部分,包括软件代码(源代码,二进制代码,可执行代码)或者一些类似内容,如脚本或者命令文件。”
一、组件概念
简而言之,组件就是对象。C++ Builder中叫组件,Delphi中叫部件,而在Visual BASIC中叫控件。
组件是对数据和方法的简单封装。C++ Builder中,一个组件就是一个从TComponent派生出来的特定对象。组件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属性是组件数据的简单访问者。方法则是组件的一些简单而可见的功能。
组件是C++ Builder环境中最令人激动的部分。使用组件可以实现拖放式编程、快速的属性处理以及真正的面向对象的设计。VCL和CLX组件是C++ Builder系统的核心。
二、组件应用
使用现成的组件来开发应用程序时,组件工作在两种模式下:设计时态和运行时态。
在设计时态下,组件显示在C++ Builder窗体编辑器下的一个窗体中。设计时态下组件的方法不能被调用,组件不能与最终用户直接进行交互操作,也不需要实现组件的全部功能。
在运行状态下,组件工作在一个确实已经运行的应用程序中。组件必须正确地将自身表示出来,它需要对方法的调用进行处理并实现与其他组件之间有效的协同工作。
设计时态下所有的组件在窗体中都是可见的,但在运行时态下不一定可见。如TTable、TQuery和TDataSet在运行时态下就不可见,但他们均完成了重要的功能。
三、组件创建
创建组件就是自行设计制作出新的组件。
设计组件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自行开发组件与使用组件进行可视化程序开发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要求程序员熟知原有的VCL类库结构,精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设计组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对于组件的开发者,组件是纯粹的代码。组件的开发不是一个可视化的开发过程,而是用C++或Object Pascal严格编制代码的工作。实际上,创建新组件使我们回到传统开发工具的时代。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也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
创建组件的最大意义在于封装重复的工作,其次是可以扩充现有组件的功能。
组件创建过程包括设计、开发、调试(就是所谓的3D's)工作,然后是组件的使用。
组件开发者应该掌握的三项主要内容是:属性、事件和方法。
asp中的组件
asp组件一般来说是以DLL为后缀的文件存在在。它允许使用者根据不同需要,来调用系统COM组件,以完成所要达到目的。
常用的有:上传组件、email组件、统计组件、文件管理组件等。。。
通常asp组件可以通过VB6来进行开发和编译(如果你会vb的话可以自己开发)。当然C或C++开发的也同样可以在asp中使用或在客户端脚本javascript中使用。
但在.net平台无法使用。
调用方法:在asp中调用前须先把组件注册到系统里。
然后通过 set obj = server.createobject("工程名.类名") 进行实例化。
像 set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