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魏书

【基本概况】《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朝魏的历史。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

【作者简介】魏收(505-572),字伯起,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15岁已能属文,显露才华。入仕后,曾任太学博士等职。26岁迁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在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齐,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他的年辈小于温子□、邢劭,而文誉齐名,世称“三才”。温子□死后,他与邢劭是北齐文坛两大派的领袖,“邢赏服沈约而轻任□,魏爱慕任□而毁沈约”,“各为朋党”,互相讥讦。当时人祖□评论说:“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大体中肯。

【成书过程】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北魏原有邓渊所撰《代记》、崔浩所撰《国书》等编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纪传体史书等,为魏收取材所资,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约《宋书》等,魏收当亦得见。他于天保二年(551)奉诏撰魏史,五年(554)完成。虽有高隆之任总监,房延佑等六人协助斟酌,主要由魏收执笔。

魏收以前和同时代人曾经编写过魏史和其他资料,隋、唐时期也有人另写过几种魏书,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书的节录。因此,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的最原始和比较完备的资料。

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不料,《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二是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三是于“众口渲然”中《魏书》被有些人称作“秽史”。这最后一条,影响所及,直至于今。

【魏书的特点】《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是很妥帖的。自《史记》、《汉书》开始,历代“正史”中都有少数民族历史记载的专篇。十六国时,出现了许多记述各个割据政权史事的专书,可惜大部分都失传了。《魏书》记述了我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末叶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静帝)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魏书·序纪》还追叙拓跋氏的远祖至二十余代的史事,虽未可尽信,但却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因此,研读《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的自觉性。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

这两个特点,也可以看作是《魏书》的主要成就。

历史上有不少人批评《魏书》,仅刘知几《史通》一书,批评魏收及其《魏书》的地方,就有数十处之多。但历史上也是有人肯定它的。唐初,许多史家认为《魏书》“已为详备”;李延寿更是称赞它“追踪班、马,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沉致远”。隋唐时期,重撰魏史者甚多,但千载而下,诸家尽亡,《魏书》独存,说明它是经得起历史的选择的。

以今天的眼光怎样看待《魏书》所引起的这场风波呢?至少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在门阀地主居于统治地位的时代,死人的历史地位直接关系到活人的现实利益,这比封建社会任何其他时期都更为突出。唯其如此,门阀地主对其家世、郡望、先人的职位才这样敏感,这样关心。《魏书》的风波,不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地主直接干预史书编撰工作的一个突出例子罢了。第二,不论是当时的人以《魏书》在记述门阀地主家世时的某些“不实”为理由。还是后人以《魏书》“党齐毁魏”(回护北齐而诋毁东魏)为口实,把《魏书》称作“秽史”,都是不妥当的。曲笔,一向为正直的史家和读者所唾弃,无疑是应当反对的;但也不能因为一部史书存在某些曲笔就全然否定它,以致谥为“秽史”。曲笔和秽史,既有联系,又不可完全等同起来。否则,就会把许多存在曲笔的史书都视为“秽史”,那是极不妥当的。《魏书》的风波所造成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消失。因此,澄清这些问题,是后人研读《魏书》所必要的。

【魏书的流传】魏书在宋初业已残缺,嘉祐六年(1061年)曾命馆阁官校勘魏书和宋、齐、梁、陈、北齐、周书。今魏书前有目录序,署名为刘攽、刘恕、安焘和范祖禹,不记年月,大致当在治平四年至熙宁三年(1067--1070)间。二刘和祖禹都是宋代有名史学家,尤其刘恕精熟南北朝史事。他们作了较细致的校勘,查出本书残缺为后人所补各卷,并比对了修文殿御览、北史和唐人各种史钞、史目,将补缺各卷的来源“各疏于逐卷之末”,目录中也注明那一些卷“阙”或“不全”。今将补阙各卷的宋人校语移入校记,目录传本错误,有原阙无注,或不阙而注阙,今皆改正。通计全阙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

北宋初刻的确切年月无考,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至迟不晚于政和中。这个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曾在四川翻刻魏书和其他六史,这两种本子都没有传下来。传下来的魏书最早刻本也是南宋翻刻,但传世的这个本子都有元、明二朝补版,即所谓“三朝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所谓“宋蜀大字本”,其实也就是这种三朝本。北京图书馆藏魏书善本三部,也都是三朝本,该馆善本书目七三五四号一种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所据底本相近。

清代以来关于魏书的补表补志有:

万斯同:《魏诸帝统系图》。

万斯同:《魏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异姓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外戚诸王世衰》。

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西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东魏将相大臣年表》。

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以州为纲,每州之下按年记途任刺史之人名,并举出处。序文中概括叙述北魏疆域之开拓,较《地形志》更为简要有用。

温曰鉴:《魏书地形志校录》。书名校录,实为据正史及各种古地志为《地形志》订讹补缺。虽未能恢复拓跋氏疆域全貌,足供利用《地形志》时参考。

卢文弨:《魏书礼志校补》。据《通典》补《礼志》第十四之缺页。

陈毅:《魏书宫氏志疏证》。

谷霁光:《补魏书兵志》。

罗振玉(1866—1940):《魏书宗室传注及表》。据出土墓志注《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至孝文五王列传,订正名字年月误字,补充世系官爵。附宗室世系表,增补周嘉猷表之脱漏。书成于1924 年,以后出土的很多墓志未及利用。

朱祖延:《北魏佚书考》。清代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撰《西魏书》二十四卷,纪、传、载记之外,有三表(封爵、大事、异域)、四考(纪象、仪制、地域、百官)。材料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可供参阅,不宜作为史料引用。

【全书篇目】本纪

本纪第一 - 序纪

本纪第二 - 太祖道武帝

本纪第三 - 太宗明元帝

本纪第四上 - 世祖太武帝

本纪第四下 - 世祖太武帝・恭宗景穆帝

本纪第五 - 高宗文成帝

本纪第六 - 显祖献文帝

本纪第七上 - 高祖孝文帝

本纪第七下 - 高祖孝文帝

本纪第八 - 世宗宣武帝

本纪第九 - 肃宗孝明帝

本纪第十 - 敬宗孝庄帝

本纪第十一 - 前废帝・后废帝・出帝

本纪第十二 - 东魏孝静帝

列传

列传第一 皇后

列传第二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列传第三 昭成子孙 - 寔君・秦明王翰・常山王遵・陈留王虔・毗陵王顺・辽西公意烈・窟咄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 清河王绍・阳平王熙・河南王曜・河间王修・长乐王处文・广平王连・京兆王黎

列传第五 明元六王 - 乐平王丕・安定王弥・乐安王范・永昌王健・建宁王崇・新兴王俊

列传第六 太武五王 - 晋王伏罗・东平王翰・临淮王谭・广阳王建・南安王余

列传第七上 景穆十二王上 - 阳平王新成・京兆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汝阴王天赐・乐浪王万寿・广平王洛侯

列传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中 - 任城王云

列传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下 - 南安王桢・城阳王长寿・章武王太洛・乐陵王胡儿・安定王休

列传第八 文成五王 - 安乐王长乐・广川王略・齐郡王简・河间王若・安豊王猛

列传第九上 献文六王上 - 咸阳王禧・赵郡王干・广陵王羽・高阳王雍・北海王详

列传第九下 献文六王下 - 彭城王勰

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 - 废太子恂・京兆王愉・清河王怿・广平王怀・汝南王悦

列传第十一 - 卫操・莫含・刘库仁

列传第十二 - 燕凤・许谦・张衮・崔玄伯・邓渊

列传第十三 - 长孙嵩・长孙道生

列传第十四 - 长孙肥・尉古真

列传第十五 - 穆崇

列传第十六 - 和跋・奚牧・莫题・庾业延・贺狄干・李栗・刘洁・古弼・张黎

列传第十七 - 奚斤・叔孙建

列传第十八 - 王建・安同・楼伏连・丘堆・娥清・刘尼・奚眷・车伊洛・宿石・来大千・周几・豆代田・周观・闾大肥・尉拨・陆真・吕洛拔

列传第十九 - 于栗磾

列传第二十 - 高湖・崔逞・封懿

列传第二十一 - 宋隐・王宪・屈遵・张蒲・谷浑・公孙表・张济・李先・贾彝・薛提

列传第二十二 - 王洛儿・车路头・卢鲁元・陈建・万安国

列传第二十三 - 崔浩

列传第二十四 - 李顺

列传第二十五 - 司马休之・司马楚之・司马景之・司马叔璠・司马天助

列传第二十六 - 刁雍・王慧龙・韩延之・袁式

列传第二十七 - 李宝

列传第二十八 - 陆俟

列传第二十九 - 源贺

列传第三十 - 薛辩・寇讃・郦范・韩秀・尧暄

列传第三十一 - 严棱・毛修之・唐和・刘休宾・房法寿

列传第三十二 - 罗结・伊馛・乙瑰・和其奴・苟颓・薛野・宇文福・费于・孟威

列传第三十三 - 韦阆・杜铨・裴骏・辛绍先・柳崇

列传第三十四 - 窦瑾・许彦・李䜣

列传第三十五 - 卢玄

列传第三十六 - 高允

列传第三十七 - 李灵・崔鉴

列传第三十八 - 尉元・慕容白曜

列传第三十九 - 韩茂・皮豹子・封敕文・吕罗汉・孔伯恭

列传第四十 - 赵逸・胡方回・胡叟・宋繇・张湛・宋钦・段承根・阚骃・刘昞・赵柔・索敞・阴仲达

列传第四十一 - 李孝伯・李冲

列传第四十二 - 游雅・高闾

列传第四十三 - 游明根・刘芳

列传第四十四 - 郑羲・崔辩

列传第四十五 - 高祐・崔挺

列传第四十六 - 杨播

列传第四十七 - 刘昶・萧宝寅・萧正表

列传第四十八 - 韩麒麟・程骏

列传第四十九 - 薛安都・毕众敬・沈文秀・张谠・田益宗・孟表

列传第五十 - 李彪・高道悦

列传第五十一 - 王肃・宋弁

列传第五十二 - 郭祚・张彝

列传第五十三 - 邢峦・李平

列传第五十四 - 李崇・崔亮

列传第五十五 - 崔光

列传第五十六 - 甄琛・高聪

列传第五十七 - 崔休・裴延俊・袁翻

列传第五十八 - 刘藻・傅永・傅竖眼・李神

列传第五十九 - 裴叔业・夏侯道迁・李元护・席法友・王世弼・江悦之・淳于诞・李苗

列传第六十 - 阳尼・贾思伯・李叔虎・路恃庆・房亮・曹世表・潘永基・朱元旭

列传第六十一 - 奚康生・杨大眼・崔延伯

列传第六十二 - 尔朱荣

列传第六十三 - 尔朱兆・尔朱彦伯・尔朱度律・尔朱天光

列传第六十四 - 卢同・张烈

列传第六十五 - 宋翻・辛雄・羊深・杨机・高崇

列传第六十六 - 孙绍・张普惠

列传第六十七 - 成淹・范绍・刘桃符・刘道斌・董绍・冯元兴・鹿悆・张熠

列传第六十八 - 朱瑞・叱列延庆・斛斯椿・贾显度・樊子鹄・贺拔胜・侯莫陈悦・侯渊

列传第六十九 - 綦俊・山伟・刘仁之・宇文忠之

列传第七十 - 李琰之・祖莹・常景

列传第七十一上 外戚上 - 贺讷・刘罗辰・姚黄眉・杜超・贺迷・闾毗・冯熙・李峻・李惠

列传第七十一下 外戚下 - 高肇・于劲・胡国珍・李延寔

列传第七十二 儒林 - 梁越・卢丑・张伟・梁祚・平恒・陈奇・常爽・刘献之・张吾贵・刘兰・孙惠蔚・徐遵明・董征・刁冲・卢景裕・李同轨・李业兴

列传第七十三 文苑 - 袁跃・裴敬宪・卢观・封肃・邢臧・裴伯茂・邢昕・温子升

列传第七十四 孝感

列传第七十五 节义

列传第七十六 良吏

列传第七十七 酷吏

列传第七十八 逸士

列传第七十九 术艺

列传第八十 列女

列传第八十一 恩幸

列传第八十二 阉官

列传第八十三 - 匈奴刘聪・羯胡石勒・鉄弗刘虎・徒何慕容廆・临渭氐苻健・羌姚苌・略阳氐吕光

列传第八十四 - 僭晋司马睿・賨李雄

列传第八十五 - 岛夷桓玄・海夷冯跋・岛夷刘裕

列传第八十六 - 岛夷萧道成・岛夷萧衍

列传第八十七 - 私署凉州牧张寔・鲜卑乞伏国仁・鲜卑秃发乌孤・私署凉王李皓・卢水胡沮渠蒙逊

列传第八十八 - 高句丽・百济・勿吉・失韦・豆莫娄・地豆于・库莫奚・契丹・乌洛侯

列传第八十九 - 氐・吐谷浑・宕昌羌・高昌・邓至・蛮・獠

列传第九十 西域 - 鄯善・于阗・车师・焉耆・龟兹・乌孙・疏勒・悦般・波斯・大月氏・安息・大秦国

列传第九十一 - 蠕蠕・匈奴宇文莫槐・徒何段就六眷・高车

列传第九十二 - 自序

志第一 - 天象志一

志第二 - 天象志二

志第三 - 天象志三

志第四 - 天象志四

志第五 - 地形志上

志第六 - 地形志中

志第七 - 地形志下

志第八 - 律历志上

志第九 - 律历志下

志第十 - 礼志一

志第十一 - 礼志二

志第十二 - 礼志三

志第十三 - 礼志四

志第十四 - 乐志

志第十五 - 食货志

志第十六 - 刑罚志

志第十七 - 灵征志上

志第十八 - 灵征志下

志第十九 - 官氏志

志第二十 - 释老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