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厚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刘厚基(1840-1877),字子坤,号福堂,耒阳坪田人。清咸丰八年(1858)以武童投湘军果字营,隶步兵前锋。

咸丰十一年,刘厚基随军进剿四川起义军,攻破苏家湾等处及牛腹渡义军指挥部,解大邑县围,积“功”递保蓝翎千总加守备衔。同治元年(1862)二月,随四川总督骆秉璋破兰潮鼎义军十万余,解绵州围,击败义军首领李长毛于略平场,迁都司补用换花翎。八月随清军进攻义军兰潮鼎部于崇庆州石羊场,又迁游击留川即补。十一月,解眉州围并克丹稜城,升参将。旋随总兵兰庆高等分路进攻青神义军军营,追擒义军首领周庭光于龙孔场。同治二年二月擢副将,赏给猛勇巴图鲁名号。不久,云南义军首领李永和率兵进攻四川,被刘厚基击败,军“功”显赫,加总兵衔。三月,配合清军其它部阻击陕西太平天国义军,克汉中府城,设伏诱击于上元观,斩义军过半。接着架浮桥渡河,攻毁义军营垒,进逼洋县,派精锐勇士潜入城,夜举火为号,内外夹攻,义军受到重创退出洋县。义军的鲜血染红了刘厚基的顶子。陕西巡抚刘蓉上其“功”,廷谕以总兵记名简放。四月,刘厚基又率所部追击义军至大河坝,俘2000余人,剩下的义军退至金水河,又被刘厚基击败。五月,进攻大庄坪等处义军,于陕西南涝俘义军巡捕、都统十余人,陕西义军被“剿灭肃清”,刘厚基又加提督衔。六月,刘厚基移军进攻义军石达开部于四川叙州之横江,戮义军万余人。同治帝嘉厚基胆略兼卓,动洽机宜,赏三代一品封典。十一月,攻阶州城西义军营寨,毙都统、都领先锋8人。十二月,攻破义军梅花椿营寨,擒义军启王梁成福及义军首领蔡昌荣。同治四年润五月加军机处记名提督简放。七月捻军西进晋秦,刘蓉奏请派刘厚基统兵五营驻潼关东之金陟关。五年,将凤陇回民起义军追逐出境,赏换西林巴图鲁名号。不久,掩击安寨县义军,义军全军覆灭,首领张幅满投水死。七年二月由牛武镇出发,克鄜州城,击走延安甘泉义军。同治帝赏其“功”,赐白玉扳指、玉翎管、大小荷包等,授陕西延绥镇总兵。八年以其弟总兵刘厚填捏饰军情、禀报不实及其副将刘秀桃等赴河南募兵沿途滋事等事,坐革职留任。九年二月,击败北山各回民义军,开复原职。刘厚基在延绥镇治理期间,力筹赈垦,修城开渠,建立书院,凡地方义举靡不竭力勉为。部属纪律严明,兵民和辑,深受地方拥戴。陕西《榆林县志》卷二十六名宦志载:刘厚基“观榆地瘠苦,诸务废弛,修城垣葺衙署不劳民,兴文设义塾,造惜字炉,刊教民歌,修书院捐膏,择俊秀子弟,延名师馆署内训课重葺北京榆林会馆,培养文风不遗余力,一时科名文兴,文武取榜中额者增倍;设牛痘局,建百岁坊,以敬老慈幼。十载百废俱兴,其恩义殷勤,虽父兄之子弟不是过高”。

同治间,俄罗斯累犯中国边境,占领伊犁。光绪二年(1876)三月,左宗棠率兵抗俄,委刘厚基为北路前锋,随左宗棠进兵新疆。五月,北逾天山,收复乌鲁木齐。九月,攻下玛纳斯城,北路俄军被驱逐出境。三年正月,在向南路进军途中,刘厚基积疾复发,病逝,终年39岁。

刘厚基出身贫寒,不忘桑梓。同治八年,以屡次未领军饷银3万余两,请援例捐广增耒阳县学永额3名,经清廷核准,改永额2名,暂额10名。十年捐金1000两为耒阳县孝廉公车费,捐租80石为县乡试士子宾兴费,捐银1000两为族中生童岁耕试卷费,并将历年廉奉余银1万两置田租1000石为宗祠济贫课读义田。

刘厚基死后,光绪帝追赠其“建威将军”封号,归葬耒阳坪田豹岭,左宗棠为刘厚基亲书墓志铭。陕西延绥镇和耒阳建专祠祭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