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佐字伯勋,青海海东地区互助曹家堡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国民军中历任营长、团长、旅参谋长等职。
1933年3月,日寇继占领热河之后,又大举进犯长城,企图一举侵吞我华北。当时担任第29军第222团团长的曾国佐奉命开赴长城前线,防守于兴城、铁门关到翘子岭一带。日寇凭借占领的有利地形和18门野炮,向曾部狂轰猛冲,曾国佐以大刀砍地,慨然而誓道:“此次战斗,关系国家存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军人守土有责,只能进,不能退!”全团战士在他的激励下,个个义愤填膺,手持低劣的武器与日寇拼杀,日军几次扑到阵地前沿,曾国佐率大刀队短兵相接,血肉相搏,将凶恶的敌人杀退。深夜,曾国佐又率大刀队奇袭敌营,重创敌军。在他的防守下,敌人始终未能占到便宜。不久,以曾团为主力组成右侧支队,在战斗中发挥了更大的威力。日寇窜上老婆山,曾国佐立即指挥部队攻击,将敌全部消灭,夺回了老婆山。由于曾国佐等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将进犯的日寇全部击溃,获得大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时任第110旅副旅长的曾国佐立即赶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反击日寇的猖狂进攻。敌人用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进攻,曾国位率部沉着防守,卢沟桥始终在中国军队脚下。8日。曾国佐率部击退进攻宛平县城的日军,夺回龙王庙等处阵地。9日,又一次挫败一水清直大队的进攻。10日,再败牟田口联队长的进攻。最后,日军被迫按受停火协议。曾国佐深知日寇在中国军队的英勇反击下没办法才接受停火协议的,定会再次大规模进犯,因此他建议上司乘机反攻,然而被不抵抗主义者所否决。果然,日寇在28日再次发动攻势,29军寡不敌众,惨遭失败。曾国佐率部掩护其它部队撤退。30日,曾国佐挥泪抚摸卢沟桥栏杆,最后撤出,于是北平(即北京)落人日寇手中。
事后,曾国佐升任第77军(为纪念“七·七事变”而设的番号)第179师副师长,继续与日寇作战。尤其是马厂镇、泊头镇、桑园等战斗,情景十分惨烈。曾部伤亡惨重。1937年11月,日寇又大举进攻大名,曾国佐奉命坚守,在一个旅悄悄逃跑了的情况下,曾部仍然坚守不退。曾国佐指挥各单位人员上城参战,西城墙被敌机几次炸坍,他指挥士兵用麻袋装上泥土重新垒起。战斗两天两夜,尸体堆满城垛,伤员更是不计其数。曾国佐身上也数处受伤,但他仍坚持战斗,直到北城门失陷,日军骑兵冲进城,他还指挥将士展开巷战。最后终因敌众我寡,武器装备优劣悬殊太大,我军失败,曾国佐率残部退到南乐县。
之后,曾国位率部转战于河南等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晚年,他返回西北,历任81军少将参谋长、41集团军高参等职。1945年因病逝世于宁夏,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