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沙皇简介
彼得于1672年生于莫斯科。1725年去世。他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娅·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为亚历克西斯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有一次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摄政王位。从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稳固。
彼得仪表非凡,高大魁梧205cm,也是世界最高的皇帝。精力充沛,潇洒欢快。但是他时常发脾气,饮酒过度时就大发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与中国的康熙帝同时。【康熙生于1654年 卒年:1722年,比彼得大18岁】
彼得结过两次婚。他17岁时与欧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他第二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战争中被俄国俘虏才到了俄国)。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阿历克谢,终日不学无术,但是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他曾出逃外国。1718年阿历克谢因反对彼得和通敌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彼得大帝精力充沛,热心俄罗斯国家的福祉,也为俄罗斯的发展付出一生。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堡死去,终年52岁(康熙69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遗孀叶卡捷琳娜一世。
彼得政绩
1689年的沙俄政权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落后于满清政权,主要方面比西欧落后很多。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剥夺贵族领主杜马会议的职能,代之以参政院,下设11个委员会(实际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部”)负责具体工作;罢黜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划分行政区域,将全国分为50个省。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可想而知,彼得认为俄国东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彼得成功地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了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在他的统治期间,俄国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俄国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革。彼得在位期间鼓励工商业发展。他统治下,城镇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增长了。
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他被迫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
同瑞典作战的整个局势几乎与同土耳其作战的情形正相反;俄国人初战失利,但赢得了最终的胜利。1700年,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结盟同瑞典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瑞典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波兰后来也对瑞典宣战)。1700年俄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失败。这次战役之后,瑞典国王就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敌人。与此同时,彼得重建俄国军队。瑞典和俄国再次交战,1707年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彻底失败。
俄国通过战争吞并的领土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一片重要领土。虽然征服的领土并不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它给俄国提供了波罗的海上的一个出口,因而提供了一个“瞭望欧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两岸,即在征服瑞典所获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后来的列宁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彼得[1]推行的许多国内政策和多次展开的对外战争当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可避免地要强行增收赋税。高税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许多俄国人,出现了几起叛乱事件,但是都被彼得无情地镇压下去了。虽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时期就有许多敌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产党的史学家们都一致认为彼得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
把彼得列入本册是因为他在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也许不禁要问:许多其他国家的统治者都推行过类似的政策,为什么要让彼得入册而摒弃了其他大多数的统治者呢?
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元首确实弄清了他们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200年认识到使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由于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俄国则无法同西欧并驾齐驱。
欧洲东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国家土耳其与俄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土耳其和俄国都是半欧洲国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两个世纪当中,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就此而论,土耳其在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比俄国先进。但是在1700年前后,没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认识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并把国家朝着那个方向推进。因此俄国自从彼得时期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而土耳其却只是以缓慢的步子向前。直到进入20世纪,凯末尔才领导土耳其朝着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当时俄国对中亚的控制已相当稳固,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进。
今天我们无疑会把俄国比土耳其强大而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假设俄国没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当时有一位主张改革的伟大君主,那么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个大国行列,而且很可能会控制住现在苏联的中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是伊斯兰教徒;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比与俄国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俄国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占领了西伯利亚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订改革和现代化的方针使俄国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把已占领的西伯利亚部分或全部地割还给土耳其、中国或日本。
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沿着一条否则就无法遵循的道路发展。基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彼得在本书中应有一席之地。
在决定彼得的名次时,把他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加以对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不明白康熙为什么不也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先进知识。这一点不如彼得大帝。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特别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伊丽莎白主要是象征着其臣民的一致愿望,而彼得则把俄国带入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全新方向。事实上,要不是英国在这期间的大多数世纪中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俄国的话,彼得和伊丽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还会大些。
综合所述,彼得大帝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依然要大于康熙大帝和伊丽莎白一世。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年表
1682 年彼得一世和伊凡五世宣布联合执政。
1692 年俄国派使节去北京;“小丑弄臣酗酒的宗教会议”成立。
“彼得一世货币改革300周年”纪念币1695 年首度尝试占据亚速。
1696年伊凡五世去世;第二次尝试占据亚速,并告成功。
1697 年查理十二世登上瑞典王位。
1697-1698 年大使团到西欧。
1698 年镇压宫廷卫队叛乱。
1700 年与奥斯曼帝国和谈;与瑞典爆发战争:俄国在纳尔瓦战败;隐修院受隐
修院衙门管辖。
1701 年成立数学与航海学校。
1703 年建立圣彼得堡。
1705 年成立格卢克大学预备学校。
1707 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
1708-1710 年俄国分成8个省。
1709 年俄国在波尔塔瓦获胜。
1711 年俄土交战;俄国在普鲁特战败;成立参政院。
1712 年工程学院成立。
1713 年与奥斯曼帝国和谈;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
1713-1714 年俄国占据芬兰。
1714 年俄国海军在汉科角战胜。
1715 年成立海军学院。
1716 年军事法规;成立采矿学校。
1716-1717 年切尔卡斯基到希瓦远征。
1717 年彼得二度访问西欧;俄国自梅克伦堡一什未林撤兵;阿姆斯特丹条约(
俄国、普鲁士、法国)。
1718 年成立委员会;引进人头税;彼得的儿子阿历克谢去世。
1719 年俄国第二次派使节去北京;地方政府改革(省、行政区、县)。
1720 年规定行政程序的“总则”公布。
1721 年与瑞典签订尼斯塔德条约;成立教会会议;彼得宣布为“皇帝”和“大
帝”;整个行政体系受参政院管制;引进参政院里总监的职位。
1722 年引进官阶表;与波斯交战。
1723 年俄罗斯占据波斯的巴库和拉什特。
1724 年成立科学院。
1725 年彼得大帝逝世。
妻子儿女
欧多西娅.费奥多罗夫娜.洛普金娜皇后(1669年8月9日~1731年9月7日),1689年结婚,1698年离婚并被放逐到修道院,1727年被亲孙子彼得二世召回莫斯科
阿列克谢(1690年2月28日~1718年7月7日),其子后为彼得二世
亚历山大(1691年10月13日~1692年5月14日)
保罗(1693年生、卒)
玛尔法.萨穆伊洛夫娜.斯卡夫隆斯卡娅皇后(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7日),1707年秘密结婚,1712年2月19日正式结婚,彼得一世驾崩后登基为叶卡捷琳娜一世
帕维尔(1704~1707)
彼得(1705~1707)
叶卡捷琳娜(1707年2月7日~1708)
安娜(1708年1月27日~1728年5月15日),嫁霍尔斯坦-戈托普公爵卡尔.弗里德里希,生彼得三世
叶丽萨维塔(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1741年12月6日登基,1742年嫁拉祖莫夫斯基伯爵,无子女
玛丽亚(1713年3月20日~1715年5月27日)
玛格丽塔(1714年9月19日~1715年6月7日)
彼得(1715年11月15日~1719年4月19日)
帕维尔(1717年1月13日~14日)
娜塔莉娅(1718年8月31日~1725年3月15日)
流产的女儿(1720)
彼得(1723年10月7日生、卒)
其他
彼得大帝喜欢亲率部队作战,第一场战役获胜时,他曾亲率部队接受凯旋,像个士官长。他经常以自己的最高军衔——海军中将而非沙皇自居。
为拓展海权,迎战强敌瑞典,亲自监工设计今天的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曾乔装成普通人到荷兰学习造船的技巧。
彼得大帝也有不为人知的残暴一面,喜欢看死囚处决。他原本很期待自己的大儿子继承皇位,跟他一样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君主,但他的儿子却只想当个平凡人,后在奥国留学时,想要逃离俄国势力,被抓回,身边的人都处死,最后儿子也被处死,监斩人正是彼得大帝自己。
小说《彼得大帝》简介
本书为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彼得大帝一生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
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发表于1930年,主要描写了彼得为争取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宫廷贵族之间的倾轧,描写了彼得为促进国家西欧化而采取的最初一些措施。第二卷出版于一九三四年,描写了彼得为夺取水域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西欧各国之间的冲突,描写了彼得为准备“北方战争”而从事的外交和军事活动。
第一、二卷仅仅是第三卷的一支序曲,而第三卷才是长篇小说最主要的部分。它将描写彼得大帝的立法工作和改革活动,描写俄国军队保卫尤里耶夫和纳尔瓦城的英勇斗争,还将描绘国际上的叱咤风云和西方一些国家――法国、波兰和荷兰的绚丽多姿的图景。
作者简介
阿・托尔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家。1883年1月10日,阿・托尔斯泰生于尼古拉耶夫斯克的一个贵族家庭。 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后中途离校,在象征主义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有:《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米舒卡·里莫夫》、《乱世的故事》、《水下》、《美丽的妇人》、《尼基塔的童年》、《三姐妹》、《涅夫佐罗夫的奇遇》、《加林工程师的双曲线体》、《蓝色的城市》、《1918年》、《阴暗的早晨》、《彼得大帝》、《伊凡・苏达列夫所讲的故事》等等。
舰船“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号,被称为前苏联海军的颠峰之作,装备当时最先进的、最完整的作战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具有超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
目前,仅仅“彼得大帝”号保持作战能力,服役于俄海军北方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