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赤肿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念】

目赤肿痛(swelling and pain of eye)为多种眼部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古代文献根据发病原因、症状急重和流行性,又称“风热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等。

目赤肿痛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认为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或过敏而导致。

--------------------------------------------------------------------------------

【病因病机】

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侵袭目窍,郁而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骤然发生目赤肿痛。

--------------------------------------------------------------------------------

【辨证】

主症 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兼见头痛,发热,脉浮数,为风热证;口苦,烦热,便秘,脉弦滑,为肝胆火盛。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方义 目为肝之窍,阳明、太阳、少阳经脉均循行目系。合谷调阳明经气以泻风热。太冲、风池分属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导肝胆之火下行。睛明为足太阳、阳明交会穴,可宣泻患部之郁热。太阳以泻热消肿。

2.其他治疗

(1)挑刺法 可在肩胛间按压过敏点,或大稚两旁0.5寸处选点挑治。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2)耳针法 选眼、目1、目2、肝。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亦可在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按语】

1.针刺治疗目赤肿痛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病情。

2.取眼眶内穴位时,针具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进出针须缓慢,轻捻转不宜提插,出针时用棉球按压数秒钟,以防止出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