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孙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胡孙眼 为生于枯朽树木上的硬菌,属担子菌烦多孔菌科植物。略呈半圆形,扁平如伞,黄褐色或淡褐色,外面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里面有无数圆孔。胡孙眼名见《本草纲目》、《药性论》,又名“桑黄”,李时珍说:“桑黄是呈菌”。此蕈可以生在杨树、槐树、柘树、皂荚树上。本草有桑黄、槐菌、柳菌、皂荚菌、杉菌等名,均供药用。

性味 苦、辛、甘、平。

功用 止血,行气,消痈,治痔。

[肠风下血,痔疮出血]

桑黄或槐蕈焙研末,每次5分,一日2—3次。

[妇女子宫出血]

老牛肝(即生于杨树上的硬菌)研末,每服3克,一日2次(河南、河北资料)。

[子宫颈癌]

槐树菌每日6~9克,水煎服(浙江、江西资料)。

[慢性胃病,胃痛呕吐反胃(包括胃癌)]

皂荚树蕈焙研细末,每服15克,一日3次,赤砂糖汤送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