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生,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后到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编辑部负责人、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该院研究生院文学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撰写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对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1956年4月15日《光明日报》)和《谈在“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市民生活的两个特色》(1958年3月30日《光明日报》)等较有影响。同刘世德合作撰写的《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1964年2期《文学评论》)和《红楼梦的主题》(1963年6期《文学评论》)也曾受到学界注意和好评。六十年代初,协助著名学者余冠英主持编写大学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三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八十年代初,撰写了多篇从宏观方面探讨五四以来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论文,有《五四发来继承文学遗产问题的回顾和探讨》(1982年1期辑《文艺论丛》)、《建国以来关于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些问题》(1980年第1期《文学遗产》)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提高古代文学研究水平》(1982年第2期《文学遗产》)等。同时著有《杜诗别解》(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曾获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奖。还参加或主持大型学术著作的编写工作,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14卷本《中国文学通史系列》编委会主任委员,《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编审委员和10卷本《中华文学通史》主编之一。目前,还担任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