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的定义印刷术原是复制术的一种,为了讨论的方便起见,有人拟定了如下一个定义;把文字或图像复制到一种物质的表面上称为版面,在版面上涂上色彩,用加压或转压的方法,转移印制在各种物质的表面上,把原来的文字或图像充分再显现出来,这种技术就叫印刷术。
印刷技术(graphic technology,printing technique)也可说是视觉、触觉信息印刷复制的全部过程,包括印前、印刷、印後加工和发送等。是一门集;摄影,美术,工艺,化学,电子,电脑软体、硬体科技,再加环保的考量的复杂和考验超强的一门技术。即通过统筹、摄影、文字处理和美术设计、编辑、分色、制版、印刷、印後成型加工按需求批量复制美术、文字、图像的技术。
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到现代有各种各样的印刷技术;归纳有如直接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活版印刷、网版印刷、烙烫印刷等,还有间接印刷;平版印刷(柯式印刷)、柔版印刷、雷射印刷、影印、复印等等。
印刷技术-设备维护每一台平版印刷机上,都有125个变量需要得到控制,因此保持印刷的一致性也就成为了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印刷机上滚筒的硬度过大可能会给你带来以下问题:阶调值的大幅度增长、不均匀的网点密度、机械性鬼影的增加、色彩控制的失败、网点边缘的参差不平、网点模糊、半色调图案的颗粒化、实地色块的印刷效果不理想。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印刷机操作人员必须保证滚筒的清洁性、吸墨性和柔软度。我可能会去阅读一下印刷机制造商对每一个滚筒提出的硬度要求。有些制造商可能对根据滚筒的功能和它们在印刷机上的位置对它们提出不同的硬度要求,而有些制造商则可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适用于所有滚筒的硬度值。现在,你必须要为自己的印刷滚筒选择一个恰当的硬度值,并尽量把这个数值保持下去。
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或处于高温和易于氧化的环境下时,滚筒就会变硬。因此,最好能把滚筒储存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并让它们远离热源和电动马达。
要想让印刷机的滚筒保持柔软,最好每周用脱钙溶液或者是含有15%醋的热水对它们进行一次清洗。此外,每到周末的时候,操作人员还应该用墨辊清洗剂彻底清洗滚筒,并在周一的早晨再对滚筒进行一次冲洗。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避免在滚筒上使用化学药剂,而且坚决不能使用钢垫。在理想状况下,最好能每隔一个季度就把印刷机上的所有滚筒都卸下来进行一次手工清洗,与此同时,还要对印刷机的支架和边框进行清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看到污渍的消失和印刷质量的提高。
印刷技术-压力的调试正确适合的印刷压力是印刷质量的关键,特别是网版网点网线印刷对印刷压力的要求高,正确的印刷压力才能印刷出精美高质量的产品。
1、匀墨装置的压力
这个压力带是指匀墨辊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水墨传递的大小及均匀度。两辊之间的压力大(间隙小),网纹辊面上的墨量相对较少,反之则墨量较多。
这一印刷压力的大小与印刷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而言印刷面积较大的压力可轻些,以增加水墨量来提高墨层的厚度,鲜艳度。而印刷面积较小和较为细腻的文字图案,其压力则要略大一些,以减少墨量提高细小文字的清晰度,这一压力大小的原则一般视产品的特性而定。网点印刷时,压力相对大一些,细小文字线条压力可略大一些,大字及大实地产品可相对小些。
2、传墨装置的压力
传墨装置
网纹辊与印版辊之间的压力的作用是将网纹辊上的墨均匀地传递给印刷版面,这一压力的正确与否,对印刷的清晰度有很大关系。网纹辊对印版辊的压力大,印出来的文字图案变粗、双影、反白、小字体模糊不清,柔版网点印刷出来会出现图像严重放大,使阶调层次变暗、变深、图像清晰度差,同时压力过大时,使印刷版耐印率下降,并容易堆墨,印刷时产生“不规则发胖”变形缺陷。压印力过轻,网纹辊的水墨无法传递到印版,就不能印刷,且最佳的印刷压力应该是网纹辊与印版圆切水平接触。
3、压印装置的压力
这个压力是指版辊与压印辊对纸板的印刷压力,这个压力的作用是印版上的墨层准确无误地转印到纸板上,在印刷过程中,这是最后关键,压力过大,印出的柔版网点呈铺展状,中间色浅,四周呈深圈,对图像层次有很大影响,文字线条版则铺展印迹双边,小字体易模糊,用手触摸有明显的凹陷感。正确的压力是当印刷的印刷面(凸出部分)与纸板接触时候,网点扩大最小,字线清晰,不双印铺展,文字图像全部印刷出来,无漏白现象为最佳。压入纸板深度不超过0.3mm,同时在印刷过程中,要根据印刷的具体情况而随时加以调节,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
印刷技术-立体印刷原理在印刷领域,三维空间再现物体立体图像的印刷——立体印刷,已成为特种印刷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
立体印刷原理就是模拟人两眼间距,从不同角度拍摄,将左、右像素记录在感光材料上,观看时,左眼看到左像素、右眼看到右像素,按照这一原理制作出的印刷品称为立体印刷。
立体印刷具有如下特点:(1)能逼真地再现物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产品图像清晰、层次丰富、形象逼真、意境深邃;(2)立体印刷的原稿往往是造型设计或景物拍摄而成,而印刷品一般选择为优质的铜版纸和耐高温油墨印刷,所以光泽度好,颜色鲜艳,不易褪色;(3)印刷产品表面覆盖一层凹凸柱镜状光栅板,可以直接观看全景画面的立体效果。从人们对物体产生立体视觉上来说,对物体产生的立体视觉主要是从人的生理因素、经验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而来的。实际上,立体视觉是人在视觉过程中把上诉这些复杂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立体信息。从生理因素上来说,有视差(两眼视差和单眼运动视差)、辐辏、调节等。具体地说,两眼视差是人们获得立体视觉的根本因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两眼间的视角等原因,左右两眼所看到的物体图像就会产生差异,即视差,它给予人们立体感。
立体图像的效果必须由显示技术来体现。这里所说的立体显示是指对图像三维空间的立体信息进行再现,这是获得立体视觉的又一基本条件。实现立体显示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两向显示法和多向显示法。
(1)两向显示法。可分为立体镜法、双色滤色片法、偏光滤色镜法及交替分割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是利用两眼视差左右眼分别观察图像而获得立体视觉的。立体镜法:立体镜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立体镜来观察左、右的图形而形成的立体感。这种方法自19世纪出现以来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必须使用特殊的立体镜,否则就没有立体视觉。双色滤色片法:将左、右图像分别用红、蓝油墨印刷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红、蓝滤色片观察印刷图像的方法。由于滤色片与油墨互为补色关系,所以通过滤色片观察的图像不是红色和蓝色而是黑色。因此,这种方法仅限于黑白照片,不适于彩色印刷物。再加上不同波长的光分别进入两眼,容易使眼疲劳。所以,这种方法除了制作航空地图使用外,一般很少使用。
偏光滤色镜法:将左、右图像分别通过相互直交的偏光滤色镜投影在同一平面上,左、右眼也用同样的偏光滤色镜进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需要专用眼镜,但是在立体电影和立体电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交替分割法:将左、右图像交替呈现在同一平面上并将同期不必要的部分进行遮蔽,从而产生立体感。由于残像效果会引起闪光,遮蔽用的眼镜价格较高,所以,这种方法至今未能普及。
(2)多向显示法。主要有视差屏蔽法和柱面透镜法。视差屏蔽法:视差屏蔽法也称视差狭缝法,是由F.E.Lves于1930年发明的,其工作原理是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由狭缝进行分割并在软片上曝光,然后进行显影、晒版和印刷。若将其放置在摄影时相同的位置,两眼也分别置于放置图像的位置,就可看到立体图像。应用视差狭缝法,若将两个图像进行合成,就能得到视差立体图像。如果降低狭缝的开口比,可完成多个图像的合成,就可获得视差全景图像。视差狭缝法从本质上讲,光量的递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现在除了在柱面透镜法的摄影中使用外,一般很少使用。柱面透镜法:柱面透镜可以看成由许多凸透镜片并排构成的透镜板,它具有分像作用。此镜片的背面与焦点平面相重合。由于镜片的分像作用,可将各方向的图像A、B、C、D分离成a、b、c、d并在焦点平面上记录下来,只要将左、右两眼置于B、C的位置,就可看到立体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