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介绍学名:Anethum graveolens L.
分类:伞形科,莳萝属(Anethum L.)
别名:土茴香;宋《开宝本草》一名慈谋勒。
形态:多年或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茎直立,无毛。叶矩圆形至倒卵形,长10-3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丝状。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约15厘米;无总苞及小苞;花瓣黄色,内曲,早落。双悬果椭圆形,背棱稍突起,侧棱狭扁带状。
产地:原产欧洲南部;我国东北、甘肃、广东、广西等地栽培。
用途:果实可提芳香油,为调合香精的原料;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果入药,有驱风、键胃、散瘀、催乳作用。
中药介绍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果实含有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藏茴香酮、柠檬烯、水芹烯等,及脂肪油。
化学结构
酮类--藏茴香酮
酚类--丁香酚、肉董蔻油醚
萜烟--柠檬烯、水茴香萜、松油烯
功用
抗痉挛、祛肠胃胀气、利消化、消毒、促进泌乳、助产、镇静、利胃、促发汗、帮助睡眠、预防动脉硬化。

心灵疗效
在惊吓和极度紧张后可派上用场,有助于走出笼罩心灵的阴霾,带来轻松的感受。
身体疗效
莳萝水常用以改善儿童的消化异常,特别是肠胃胀气的毛病。但是莳萝精油比莳萝水要强劲得多,绝不可用在婴儿身上。莳萝精油确实有助于成人的消化异常,减轻胀气和便秘的困扰,对于胃部的发酵作用也有相当的疗效,因此可解决口臭的烦恼。具抗痉挛的特性,可止嗝。
据说可以增进哺乳母亲的泌乳量,而其助产的功能仍不断受到重用。
可安抚紧张的神经,包括伴随而来的头痛和汗如雨下。
[小儿疝气腹胀]
萌萝子炒香研细末,以热黄酒调如糊,趁温嚣包患部,一日2~3次换敷。
[闪挫腰疼]
莳萝子炒香,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2~3次。
皮肤疗效
促进伤口愈合。
食用方法:
莳萝在俄罗斯、中东和印度莱式中特别受欢迎。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助消化缓解肠胃胀气、胃

痛和失眠。莳萝香气近似于香芹而更强烈一些有点清凉味,温和而不刺激,味道辛香甘甜。适用
于炖类、海鲜等佐味香料。莳萝放到汤里、生菜沙拉及一些海严品的菜肴中,有促进风味之功效。
莳萝种子的香味比叶子浓郁,更适合搭配鱼虾贝类等。
应用历史与相关神话
可确定的是,人们在五千年前的埃及首次得知莳萝这种植物。埃及人将它和芫荽及泻根混合,以治疗头痛。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很爱用莳萝,他们管它叫Anethon,这个名字也正是莳萝植物学上属名的由来。有些人相信它就是圣经里所说的『洋茴香』Anise(马太福音23章、24节),因为在巴勒斯坦,人们大量地栽种莳萝。古代的医者则相信它有益于止嗝。
莳萝的英语俗名Dill是由盎格鲁。萨克逊语的Dylle或Dylla演变而来的,到了中世纪时才变成Dill,这个字意指风平浪静、哄婴儿入睡等,可能是指莳萝祛肠胃胀气的主要用途,而它也用来温敷以帮助安眠,冰岛文有个老字Dilla意为安抚孩童。莳萝在中世纪时,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植物,当时的人们相信它是可以对抗巫术的符咒,而且也喜欢把它加在春药当中。
西元812年,法兰克王国的君主查理曼大帝,曾下旨全国广栽此种植物。莳萝常用来烹调鱼类,烘焙面包,做汤,调味酱和腌渍小黄瓜。
适合与之调和的精油
佛手柑、芫荽、丝柏、天竺葵、桔、香桃木、甜橙、苦橙叶、迷迭香。
注意事项
过去一度被拿来在临盆时助产,所以应避免在怀孕期间使用。
菜谱
“法国海鲜大烩”
材料:洋葱,干葱各一个,莳萝15G,茴香酒1小匙,白葡萄酒1小匙,牛油1块。
海鲜:青口100G,白贝150G,白虾100G,三文鱼100G,扇贝肉100G。
酱汁:忌廉汁200G
做法:海鲜洗净飞水,牛油煎锅炒洋葱,干葱碎。加入海鲜,白葡萄酒煮浓,加入忌廉汁煮稠,调味。最后加入茴香酒,莳 萝叶,拌匀即可。
“莳萝腌三文鱼”
材料:三文鱼500G,莳萝150G,柠檬片半个,青柠片1/3个,法国黄芥茉10G。大藏芥茉15G,盐、胡椒适量。
做法:三文鱼去皮,洗净吸干水,放入方盘中。用盐、胡椒涂在三文鱼上,涂上芥茉。切碎莳萝涂满鱼肉上。在鱼上面再铺放柠檬片、青柠片,封好放入保鲜柜腌4~5小时取出,切片,配多士、麦包、咸饼干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