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43年,时为培养抗日民主政府干部的摇篮,现为江苏省重点高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164亩,有50个班级,近3000名学生,228名教职工。按照国标国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投资近亿元先后建起了回环式教学大楼,科技楼、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学生生活设施俱全,充分展示了一流学校的现代气派。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自强自信,顽强拼搏,创优争先”的二中精神,致力培养“具有良好学力、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人”,在建设名优教师队伍、开展教育科研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年来,学校承担了9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任务,教师发表、获奖的论文700余篇;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省同类学校前茅。 199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群体先进单位”、“泰州市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2003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沿革:历尽沧桑,不断发展
1943年泰县第二中学 1974年成为公办完中 1983年8月成为县属中学 1993年11月迁至现址 1995年成为江苏省首批新增重点高中
2000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2003年转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现有66个班,近4000名学生,260名教职工,占地164亩,建筑面积为52161 M2,学校总资产近1亿元
校风学风:求实创新,严谨科学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文明、严谨、科学、生动
学风:勤奋、踏实、多思、进取
校训:超越
学校精神:自强自信,顽强拼搏,创优争先
学校荣誉:全员创建,全面发展
江苏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单位 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 江苏省园林式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二、坚持本色
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人
“本真教育”理念:坚持本色,解放智慧,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德育工作:着眼学生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德育的常规管理 “立志报国 磨炼成人 勤奋成才”的系列教育 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长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建立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定期召开学生成长座谈会,对问题学生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
教学工作: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们因中等生之才而施其教,把教学的最关注点放在中等生身上,通过抓中间的整体提高来促两头即优等生的拔尖和后进生的进步。学习过程中,我们从掌握好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入手, 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备教材、备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提高,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积极主动思考,不断提高能力。
三、科学发展
以科研为抓手,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与学生“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相结合、与教师的发展相结合、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
课题一览表(略)
教师工作: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课题来研究,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提高教师对事业的认同感。
组织全体教职工参与制定《本真教育理念下学校发展愿景---(2006.8-2011.7)》,让规划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景 。制定了“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战略,引导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2001年 “十五规划”“131校内名师工程”
在10年内培养10名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特优教师,30名泰州市、姜堰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100名姜堰市学科带头人及校内名教师”
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学科专家组“校长室-教务处-学科专家组”和“校长室-年管会-备课组”的常规教学管理体系
我们通过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发展学校,通过实施“131校内名师工程”,举办青年教师学校、青春文化学习社,承担各级课题研究任务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目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特级教师4名、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名、泰州市名校长1名、泰州市名教师5名、泰州市“31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名,姜堰市、泰州市学科带头人20名。
教学工作:突出人本校本,实现优质高效。生源以中等生为主,素质参差不齐 。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超越。2007年重点本科及本二达线人数均名列姜堰市第一,2008年章雪萍同学摘取了姜堰市高考状元的桂冠 。2001-2008高考本科达线图表
立足课堂主阵地,坚持以学生为本。
夯实基础,注重灵活,主攻双基,狠抓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起点低一点、坡度小一点、节奏慢一点,勤反馈、及时补。实施变式训练和滚动递进的教学策略,强化知识的灵活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校以活动促教师,以群力促发展。主抓中等生,发展特长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备考策略“夯实基础、主攻中档题;科学选题、强化针对性;优化过程、提高实效性”
整合名优教师,实行三级联动
在高三建立中心备课组,负责研讨和制订复习方略,审核教学案和作业。在各学科组建立学科专家组,为学校领导规划和指导教学建言献策,为备课组定向把关,为高三复习张目积材。实行三个年级的整体联动,将高中三年的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年级。高一、高二备课组参加高三的集体备课
实行校本化,教学减负增效
由教务处牵头,各学科组长、名师共同参与,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整理。积极推进学案、教案一体化进程,所有的教案、讲义、作业都由教师自编,不盲从外地经验。学科命题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命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发挥考试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功能。
四、不断超越
实事求是,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制定新的五年规划
以铸造本真教育品牌为抓手,明确了队伍素质提高、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教学创新等重点工程,确立了建立愿景、目标管理、外部支持、校本发展、科研引领、文化自觉、抓住机遇、超越发展的推进策略,细化了德育、教学、科研、管理等诸方面的目标和措施。围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学校走上了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减少了盲目性、随意性。
树立经营学校的意识
加强法治意识
增强效率效益意识:
合理控制办学规模
团队协作、学科组整体推进;
强化了年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率先推出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
确立品牌意识
名师品牌
青年教师品牌
精品学科品牌
教科研品牌
校园文化品牌
普通生源一流质量品牌
在差别化竞争中获取优势的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即战略上主动,战术上领先,环节上精细
彰显青春特色
重点抓好以“青春文化”为主体的学生文化建设
实施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