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万良(1616年~1646年),字鸣皋,小林乡北陈村(今属临平街道)人。少年时做工度日,力大过人,以勇见闻。时值明末,朝政不修,百姓为求生存,暴动此起彼伏。陈万良聚众以计夺得县饷银四万两,全部分给乡人,令其各自谋生,时万良年仅十三岁。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与沈羽结寨临平、塘栖间。清兵陷南京、熊汝霜拥立朱以海为鲁王,招万良,授游击衔。拒清兵于塘栖,以火炮干草发火器,全歼犯五杭清军千人,授总兵衔,命防崇德、桐乡两县,断敌后援。次年,又授平吴将军,率部将徐龙达进驻乔司。后在进攻德清时,龙达战死城下,万良收残卒,继战于翁家埠,又败。临平镇再战,又败,令部下匿避,自己与马云龙等人,易敌服,作北音,挨近清军,夺得敌马,疾驰而去。后遭诱捕。万良抗争不屈,语极不逊,敌以铁索捆其手脚,昼夜严加禁守,逾数日,万良手断铁索,翻墙逃出。清兵闭城大索,搜得之,折其臂肘,遂壮烈就义。万良妻每逢搏战,亦披甲相从,与万良同时被俘,以奇计诈死得脱,后不知所终。
2 陈万良 高级教师。1940年5月出生,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职于山西太原第四中学校。是太原市教育执法监督员。1963年,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当了中学教师。一次山西省委宣传部老领导,深入基层听他的课,老领导平易近人,谆谆嘱咐感动了他。他定下钻研教学,培育高素质人才作为自己终身追求,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家思想,提高语言学理论修养,用哲学思想和学科理论指导教学,突出语言环境讲字词句,把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知识融注于课文和作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深受学生喜爱。1984年至今他担任太原四中校长、党总支书。他深感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现象必须改变。他一边代课、听课、评课,一边深入班组和青年教师谈心,鼓励他们3年过关,5年成材。他以"把握理论,努力探索,联系实际,推进工作"作为自己工作指针,从转变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入手,要求教师积累心得体会,发动写案例、论文,开展专题研讨,帮助教师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自己拟写《立足三个面向,端正教育思想》、《把握学科本质,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道德价值取向》、《把握主要矛盾,搞好德育渗透》、《培育跨世纪人才,需要跨世纪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核心和关键》等,在党员、班主任、教工研讨会上专题发言,抛砖引玉,带动和浓厚了教研风气,以科研指导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受到教师好评,每年都有教师被上级评为教学能手,新长征突击手,学习魏书生先进个人。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矛盾多,受影响大,发展变化快和独生子女多的特点,他把目光引向社会和家庭,成立家长学校,自己任校长。向家长讲述事例,剖析典型,让家长认识孩子的独立人格,独特个性,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要求家长不要溺爱、不要专横、不要放任、不要盲从、要遵循青少年发展规律,按照社会要求,教育孩子,尊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因材施教,鼓励孩子不断上进,成人成材。他从事语文教学33年。曾参编《优秀时文选》,主编《景、物、人描写范例》。曾被上级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宣传工作者、优秀政教工作者、优秀统战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