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谣集》为敦煌石室中所发现之晚唐抄本词曲卷子,原题为“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传统文学史家多以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之《花间集》为我国第一本词曲集子。自此卷出,经学者考定,至迟当在“金山天子”与后梁同时,其时均在922年之前。原有两卷,20世纪初,在我国敦煌藏经洞打开、敦煌遗书重新面世之际,《云谣集》写卷和其他敦煌写卷一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窃走,后分藏于英、法国家博物馆。伦敦所藏存十八首;巴黎所藏存十四首,二卷校录,除其二首《凤归云》重复,仍为三十首。到1912年日本人狩野直喜游欧洲时录得斯坦因部分盗卷,1920年左右被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所见,从此,我国学术界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此集!此为现存最早之唐词抄本集子。朱祖谋冠于其所编词书总集《彊村丛书》之首;后龙沐勋合刘复于巴黎所录,定为三十首,乃得其全,然以各家不明卷子真相,复又私意增改,未得善本。及后又有王重民辑《敦煌曲子词集》(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任二北撰《敦煌曲校录》,均收有云谣集杂曲子;亦未能据原卷详为校定。1971年,法国汉学家戴密微与香港学者饶宗颐合作,分以法文及中文编校《敦煌曲》,亦收有《云谣集》,并附以巴黎所藏卷子复印件;1977年,文化大学教授(台湾)潘重规,复取诸本,参以英、法所藏原卷校笺,成敦煌《云谣集》新书,并附两地之复印件,使成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