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贤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宝贤桥位于广西桂林市区的桂湖上(西清湖和宝贤湖交汇处),桥南有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城墙,桥北是螺丝山。

新桥是“两江四湖”系列桥梁中最具有欧式风格的桥梁。借鉴了巴黎塞纳河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桥结构采用了现代变截面预应力箱型梁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宝贤桥是桂林第一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建造的桥梁。所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就是在桥面梁体施工的同时,对纵向的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以增强桥面受力的强度。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架构的宝贤桥,大大减小了桥梁外型尺寸,桥面梁体厚度仅相当于混凝土施工的50%,使得桥体轻盈窈窕,俏丽美观。

宝贤湖上架桥,首要之处有二:一是与城市山水景观相协调,二是要精心挑选“有诗意的桥”型。新宝贤桥设计方案桥型为典型的欧式桥梁,

宝贤桥的夜间景观照明,突出五个字:“见光不见灯”,利用灯光把桥体上不同材料、不同主题的雕塑表现得惟妙惟肖,在特有的空间环境里,传达出桥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今天的宝贤桥,两端建有半圆形桥台,供悠闲者凭栏远眺。登台四顾:宝积山、老人山、鹦鹉山倒映湖中,水波不惊;西清湖、丽泽湖湖色如翠,满眼皆春。

在两江四湖工程建设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水系周边原有的植物群落,而且根据园林造景的需要,新种大型乔木5000多株,地被植物300万株,约150种,在桃花江、榕杉湖、桂湖、木龙湖等景区中营造了榕树园、银杏园、雪松园、水杉园、木兰园、棕榈园、樱花园桂花园等林园,提高、改善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沿岸的生态环境,丰富了景区的景观层次,使两江四湖随着四季的更迭与交替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景象与色彩,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游客游览增添了情趣。

印象

宝贤桥的桥型、装饰、照明灯仿自法国塞纳河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桥身两侧雕刻的花环、栏杆形状秀美,色调淡雅,桥体轻盈窈窕,俏丽美观,整座桥显得气派而且稳重。桥两端建有半圆形桥台,供悠闲者凭栏远眺,可以看到西清湖、丽泽湖和宝积山、老人山、鹦鹉山在湖中的倒影。桥南有宋代遗留的古城墙,桥北是螺丝山。

历山大三世桥建于1900年,有“世界最美的大桥”之称,全长107米,宽40米。此桥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以庆祝俄、法两国当时建立的同盟。如今,亚历山大三世桥已成为巴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新宝贤桥全长47.24米,宽12米,体量不到亚历山大三世桥的一半。

装饰

宝贤桥最精彩数桥梁的装饰。宝贤桥整个桥体的装饰采用花岗岩和汉白玉大理石,

桥身主体由64个巨大的“巴洛克花环”组成,图案清晰漂亮,十分精美,桥下由36根雕刻而成的大花岗岩桥拱檐托,支撑着宽阔的桥面。桥上两侧栏杆由40个大方型花瓶、24个小方型花瓶和364个小圆型花瓶组成。大方花瓶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造型奇特,刻有花饰。花瓶支撑着上面的灯柱。小圆花瓶酷似桂林产的薄胎花瓶,光洁润泽,用手一摸,感觉就象瓷瓶一般。洁白的桥栏完全由三种花瓶图案构成,宛如一尊玲珑精致的石雕工艺品。

历史

宝贤桥旧桥始建于1970年,是三孔拱桥,老桥历经二十几年的风雨侵蚀,已是斑驳陆离,青苔遍布,破旧不堪,桥上护栏有的早已损坏,露出了钢筋,被定为危桥。

2000年8月8日,旧宝贤桥拆除,开始建设。

意义

旧宝贤桥的拆除拉开了环城水系10多座新景桥建设的序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