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铁佛塘概况
铁佛塘镇位于南渠路主干道,

地处西河两岸,距南部县城24公里,辖12个村,97个村民小组,3335户,12748人,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74亩。
2004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5936吨,同比增加207吨,增长3.6%;油料总产1311吨;水果总产1100吨;蔬菜总产2933吨;出栏生猪7815头;饲养小家禽家畜8.2万只;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比上年增加203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户;劳务输出3742人,创收96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22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75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5%。
发展农村经济,助农稳粮增收
2004年,镇政府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组织和带领全镇人民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保证了农业收益的一定增长。从年初开始,政府一班人自始至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在全镇大力推广“花生丰收工程”,各村都建立了50亩以上的丰收工程示范片,全镇共种植花生3030亩,其中地膜垄作2000亩,为增收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见成效
2004年,在万新商业街引资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政府引导和协调力度,解决了商业街新建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赔偿、拆迁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商业街修建土方基础工程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即将动工修建。同时,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一是结合4月份全镇800亩龙

竹栽植面积的落实,在集中成片的1、2、9、10村,实施规模经营和统一管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继续推行果园业主承包,引进业主资金45万元承包2村、5村脆香甜柚林场和7村枇杷果园。同时,投资50万元的弘德学校扩建工程也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2004年,全镇共落实招商引资任务795万元,其中到位资金375万元,土地流转700亩[1]。
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镇政府继续坚持“长远增后劲、当年增收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引导全镇人民以镇村公路和西河沿岸为纽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加大对以1村、10村大枣、7村枇杷,4村、5村脆香甜柚,9村优质丰水梨为亮点的四个产业示范片的管理力度。二是全面启动了204线和沿西河两岸的龙竹产业带建设,落实栽植面积800亩。三是引进了龙泉驿的水果生产先进技术,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村支部书记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以先进激励人,以实例感染人[1]。
改造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
一是以“治水”为重点,组织领导全镇人民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整治水毁病害水利工程2处,整修配套渠道800米,改、扩建堰塘8口,蓄水池2口,竹节堰21个,使全镇的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设备运行正常。二是以修路为重点,充分利用川中油气矿在镇上开采之机,引进资金20余万元对铁平公路进行了整治和维修,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生产和生活。同时,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了国家西部村道公路建设项目,对铁梅公路进行了全面整治和维修。同时,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努力,基本解决了204线拆迁户的安置工作。三是以兴林为重点,组织领导全镇人民在保护好现有天然林的同时,有效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对国家政策落实的各项资金及补助,全部发放到了退耕还林农户手中。同时,通过争取新增退耕还林面积300亩,并落实柏树、女桢、枇杷、杜仲、大枣、元宝枫等栽植任务30余万株。四是以入户工程为重点,组织动员全镇人民进一步扩大闭路电视和程控电话的入户率。全镇闭路电视、程控电话在实现村村通、社社通的情况下入户率分别达到了40%和30%,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镇党委、政府采取措施,解决了宣传文化中心和网络公司的管理体制问题[1]。
[2]铁佛塘镇下辖村:
马鞍山村
镇三清村
镇国公村
黄桷店村
镇后地湾村
铁佛塘村
石桥铺村
贾家店村
贾坪村
杏儿垭村
石柯垭村
公山庙村
铁佛塘镇人口数据[3]:(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467
男
6547
女
5920
家庭户户数
334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467
家庭户男
6547
家庭户女
5920
0-14岁(总)
3651
0-14岁男
2106
0-14岁女
1545
15-64岁(总)
7930
15-64岁男
4017
15-64岁女
3913
65岁及以上(总)
886
65岁及以上男
424
65岁及以上女
46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268
-
2.铁佛塘(桂林)位于广西桂林市区,属于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其周围15米范围内为非建设区。
宝积桥往东进入铁佛塘。
历史
铁佛塘原本由护城河演变而来,湖边仍存留古城墙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