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

【注释】

[1] 镗:tang,击鼓的声音,象声词。踊跃:跳跃刺杀的样子。 兵:兵器,刀剑。

[2] 土、城:名词作动词,垒土砌墙和修筑城池的意思。 国、漕:“国”的本义是城邑,后来既指城市也指国家,这里指国都或大城市,指国家也说得通;“漕”是当时卫国的一个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边的滑县境内。

[3] 从:跟随。 孙子仲:当时将军的名字。 平:调和。

[4] 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不让我回家的意思;“以”通“与”(yǔ),动词,,给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汉语语法中,“否定副词+动宾词组”,动词的宾语一律前置以示强调,如“时不待我”当作“时不我待”,以次类推。

[5] 爰:“于何”的合音,在哪里的意思。 居:停留。 处:住宿。丧:丢失。

[6] 于以:于何,在哪里的意思,表疑问。

[7]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 成说:订立誓约。

[8] 于嗟:吁嗟,叹词。 不我活:不和我相聚。 活:通“佸”,相聚。

[9] 洵:远,遥远。 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

[10] 邶:bèi <名>。 古国名 。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