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到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经过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

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其中,万贯、索子两色是从一至九各一张;十万贯是从20万贯到90万贯,乃至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文钱是从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没文(又叫空汤)各一张。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水浒》好汉的人像,万万贯自然派给了宋江,意即非大盗不能大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

成吊牌名称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但根据此牌是从马子演变而来,牌面上所画又都与钱有关:文钱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索是穿钱的绳子,即钱串;而且古时一千文钱也叫一吊钱,从中似乎可以看到“马”与“吊”的影子。若如此认识,马吊牌的名称的涵义便不言自明,翻译过来,大概是“关于钱的牌”。

据胡适先生考证:麻将是由明代一种叫“马吊”的纸牌演变而来的。在明代,士大夫整日整夜沉溺于打马吊,把正事都荒废了。明亡之后,清人吴伟业著有《绥冠纪略》,认为明朝亡于马吊。当然,这样下结论今日看来是有失偏颇的。

胡适指出,从前的革新家说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和小脚,其实中国还有第四害,这就是麻将。据估计,当时全国每天至少有100万张麻将桌,若以每桌只打8圈,每圈半小时计,就要消耗400万个小时,相当于损失了16.7万天的光阴;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不算。对此,胡适痛心疾首地感叹道:“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肯这样荒时废业的!”

胡适还讲过这样一个海外见闻:他留学异国时,发现麻将已经传到国外,成为东、西方社会各界颇为时髦的一种游戏:“俱乐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将,书店里出了许多研究麻将的小册子。中国留学生没有钱的可以靠教麻将挣钱吃饭。”可是到了1927年,当他重游各国时,又惊奇地发现,麻将在西洋已成为“架上的古玩”,很少有人问津。原因何在?胡适分析后下结论:但凡“勤劳奋斗”的民族是绝不会被“麻将军”征服的,麻将只能是爱闲爱荡、不珍惜光阴的民族的“专利品”。

记载

“戏具,四十页为一具,一页为一种,分为四门,自相统辖。曰十万贯,曰万贯,曰索子,曰文钱。万贯、索子皆始于一而尊于九;十万贯自二十万贯始至万万贯共十一页,俱绘人形与万贯同。文钱一门最尊者为空汤,次枝花,次以一至九,并举水浒传宋江诸人实之。古云马吊脚,谓四门如马之四足也。”——《牧猪闲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