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板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无板纲(Aplacophora)亦称沟腹纲,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的1纲,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种类。该纲分2个目:毛皮贝目(Chaetodermoida)和新月贝目(Neomenioida),约有200多种。生活在低潮线下数10米至4 000米的深海海底,分布遍及全球,该纲未见化石报道,均为现生种,常见种类有毛皮贝(Chaetoderma)、新月贝(Neomenia)、龙女簪(Proneomenia)等。我国仅在南海海域79米深处曾采得龙女簪一种。

形态特征

毛皮贝

无板纲动物的身体呈圆柱形蠕虫状,体长多在5厘米以下,左右对称,细长或短粗,无贝壳,但外套膜极发达。外套膜边缘在腹面愈合,形成包围身体的管,末端有一个排泄腔(外套腔),多数种类在腔内有腔内有一对羽状鳃,腔后为肛门;爬行类型仅有鳃叶状褶襞。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皮,头小,口在前端腹侧,躯体细长,腹侧中央有一腹沟,有的种类沟中有一小形其纤毛的足,有运动功能。无板纲动物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血管系统退化,神经系统似多板纲,但出现了神经节。雌雄同体或异体,肾管有生殖导管的功能。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

生活习性无板纲动物为肉食性,穴居,有些种类将身体完全钻入泥中,只在表面露出排泄腔部分;有些种类在海藻或各种腔肠动物(如水螅、珊瑚、海鸡冠等)群体上爬行,缠绕,多以有孔虫或其他原生动物为食。[1]

主要科目1、毛皮贝目:身体延长,呈蠕虫状。头部通过一个收缩部与体躯分开,身体呈圆筒状。口和排泄腔位于两端。全身被有角质带棘的外皮,腹面无腹沟。排泄腔内有2枚发达的羽状鳃。中肠具盲囊,有肝的作用。肾也具有生殖输送管的作用。雌雄异体,无交接器。齿舌特殊,有的具1枚大齿,大齿上生有多变的锯齿。

毛皮贝科(Chaetodermatidae):科的特征与目相同。如闪耀毛皮贝(Chaetoderma nitidulum Loven)。体长可达80毫米,宽3毫米,体表能发出灰色的光彩。鳃呈赤红色或黄红色。背部感觉器被有长棘。生活在20~500米深处,分布在挪威、格陵兰北部等北冰洋地区。

2、新月贝目:身体两侧对称,头和排泄腔区与体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口位于腹面近前端,排泄腔位于身体后端部或接近端部。具有腹沟,腹沟中有足;或至少在腹面有一长条形的区域,该区域无角质外皮。具足腺。鳃围绕在肛门边缘成褶叠状,有时缺乏。雌雄同体。齿舌的形状正常或缺乏齿舌。中肠没有盲囊。自由生活或营寄生生活。

新月贝科(Neomenioida):科的特征与目相同。①新月贝属(Neomenia):如隆线新月贝(N.carinata Tullberg),体短而肥,两端形状近似,棘的尖端具有钩或成针状。鳃形成一个褶叠的环列,围绕在肛门的周缘。②龙女簪属(Proneomenia):身体呈蠕虫状,后端尖瘦。排泄腔开口在腹面。具有交接刺。没有鳃。齿舌具许多齿。无阴茎。如游荡龙女簪(Proneomenia vagans.)。[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