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两种不同戏曲基础上,发展衍化出包括传奇戏曲和杂剧的明代戏曲。传奇戏曲的前身是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是明代主要戏曲形式。其发展以正德前与嘉靖后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元末明初五大传奇〔《琵琶记》与荆(《荆钗记》)、白(《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的出现,是杂剧时代向传奇时代转变的标志。初期传奇作品极少。据载成化、弘治年间留下的作品较多,姚茂良的《精忠记》、王济的《连环记》和沈采的《千金记》较著名。嘉靖以后传奇创作大盛,出现了李开先的《宝剑记》、传为王世贞(一说其门人)作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三部重要作品。《宝剑记》把林冲塑造为勇于向高俅、童贯斗争的草莽英雄,借以表达作者对黑暗统治的抗议。《鸣凤记》以时事入剧,直接写杨继盛等人同奸臣严嵩的斗争。《浣纱记》写吴越兴亡故事,寄意深远。
万历期间,传奇创作进入高潮,形式也更加丰富,著名的作品有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等。吴江的沈 、临川的汤显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沈璟所作传奇有《义侠记》、《红蕖记》等17种,今存7种。以他为首的吴江派,创作重视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维护昆腔的地位。汤显祖的传世之作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的《牡丹亭》成就最高。以他为首的临川派,接受海盐腔、弋阳腔等"杂调"影响,反映现实、抒写情性强调"自然",不受曲律束缚。明代杂剧也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上承元杂剧,作品不少,但成就不高,且大量宣扬封建道德,可以藩王朱有炖的作品《诚斋乐府》为代表。其后有康海的寓言剧《中山狼》、王九思的抒情剧《杜甫游春》,颇具特色。嘉靖以后的杂剧创作出现了较大变化,纯粹的北曲杂剧逐渐蜕变为由南曲写成或是南北合套的南杂剧。著名的作品有杨慎(一说许潮)作《太和记》、李开先作《园林午梦》,汪道昆作《五湖游》、梁辰鱼作《红线女》等,而以徐渭的短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吏》、《碅E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