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定义《辞海》对“官僚主义”(bureaucratism)的解释是这样的:“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官僚主义”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官僚,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

官僚主义一词在汉语中出现较晚,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

主要表现和危害命令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等。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官僚主义随着国家出现而产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僚主义,是旧社会剥削阶级习惯势力的反映。

它除了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官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同我国长期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制度,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

病根: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我们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致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还有,干部缺少规范的聘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制度,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层次多,闲职多,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

以泥菩萨为镜

前人曾用泥菩萨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十分传神:泥菩萨坐庙里,“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我们党的干部也可以以此为镜,照照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官僚习气。---------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会上的讲话。

成语解释名称:官僚主义拼音:guān liáo zhǔ yì解释: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出处:著作,《必须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事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