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斗兽场位于古罗马广场较低的一头,占地六英亩,像一座由石灰石垒成的顶部凹陷的小山。外墙高约一百五十七英尺,布满大得令人生畏的拱门,黑森森的拔地而起,直插浅蓝色的天穹;内部周长一千七百九十英尺,为一裂痕累累的巨大椭圆型砖石建筑,场上纵横交错着一条条像敞开的伤口般暴露在外的坑道。
这座庞大的斗兽场在血腥味最浓的鼎盛时期是始终座无虚席,最狂热的场面比比皆是,但却从未能像今日作为一座废墟那样打动人心。
罗马大斗兽场由皇帝韦斯巴芗在公元72年下令修建于公元80年建成。角斗活动一直持续到403年,斗兽场直到公元八世纪还几乎完整无损。此后五百年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争中,它主要被用做堡垒。
在文艺复兴初期,斗兽场里曾举行过斗牛活动;它也曾被用做一所昔日的医院。在红衣主教发内尔塞拆取斗兽场的石块
罗马大斗兽场远眺去兴建自己的宫殿时,它才急剧衰败下来。红衣主教这样做是得到了他的叔父教皇保罗三世的许可。教皇钦准他在十二小时内可以随意拆运那些石块。法尔内塞征派了四千民工,掠走了难以计数的石料。其他建造者也争相效尤,除了法尔内塞宫外,巴尔贝里尼宫、威尼斯宫、坎切莱里亚宫都是用斗兽场的石灰石建造的。
教皇西科斯图五世在劫后的遗迹里办起了一座纺织厂。克来莱门特十一世又把它改成了火药厂。最后他将这座斗兽场用来纪念殉难的基督徒,在它的一条拱廊里建立了一座附属教堂。由于管理这座教堂的教士遇刺身亡,1742年本尼狄特十四世让人给斗兽场安上大门,装上铁栅,直至今日。
灿烂的罗马大斗兽场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如果你用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去辨认,就可以看出原来罗马人是如此精通希腊柱式的语言内涵。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开斗兽场的装饰带。我们很容
夜色中的罗马大斗兽场易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希腊柱式的装饰,大斗兽场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罗马的工程师借助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和文化素养的愿望。在罗马建筑中,希胼柱式一直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因为安排得恰到好处,它们往往又好像具有“动词”的意义。更重要的,随阒在大斗兽场形体上的希腊柱式组成的网格,展示了罗马建筑的“语法”。罗马建筑借助希腊的语言,表达了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