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小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尚小云(1900—1976),男,京剧旦角演员, 1927年与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创立尚派。名德泉,字绮霞;行二。祖籍河北南宫县,1900年1月7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七日生于北京市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场大院。平南亲王尚可喜十二世孙,属汉军镶蓝旗。父尚元照生三子:长子尚德海,次子尚德泉(小云),三子尚德禄(即小小云)。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迫害冲击。1976年4月19日,农历丙辰年三月二十日逝世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76岁。

生平传略幼年曾随李春福学老生,是为“把手徒弟”。1907年进入“三乐社”科班(后改名“正乐社”),艺名“三锡”,先习武生,又学花脸。其后因师辈们见其扮相秀丽、英俊,逐让他改学旦行,师从青衣名家孙怡云,便改艺名为“小云”。1912年在广和楼公演,尚小云的戏很受欢迎。1913年李际良掌三乐社,更名正乐社,演于民乐舞台。1914年冬,与孙菊仙配《三娘教子》、《战蒲关》,被评为“第一童伶”。世人称尚小云、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为“正乐三杰”。16岁出科后,与孙菊仙合演《三娘教子》、《战蒲关》,与王瑶卿合演《乾坤福寿镜》,与杨小楼合演《湘江会》、《楚汉争》等戏,与余叔岩、谭小培、王又宸、马连良等多人合作演出。

先后受教于张芷荃、戴韵芳、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等名师,艺事突飞猛进。他的昆曲戏由李寿山传授,尤以《昭君出塞》、《风筝误》等戏最见功力。尚小云早年习武生,对杨小楼的艺术十分仰慕,后来他把“杨派”武生的精湛表演,吸收融化,用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其表演刚劲、挺拔,于旦角的妩媚多姿中又见阳刚之美。特别适于表演巾帼英雄人物。至此尚小云成为同辈旦角中,以演女中豪侠为特色的佼佼者。1918年尚小云自组“重庆社”,不断排演新剧目,以巾帼英雄人物为居多。如《卓文君》、《林四娘》、《秦良玉》、《墨黛》、《双阳公主》、《摩登伽女》、《相思寨》、《青城十九侠》、《虎乳飞仙传》、《红绡》、《峨嵋剑》等等,都是他首创演出,又成为他的独有剧目。“尚派”代表作以巾帼英雄、侠女为多,需要武功技巧,即使不具武勇的角色,尚先生也根据剧情需要采取“文戏武唱”的办法,以求火爆,并增进视觉上的美感。比如《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在出塞后换乘烈马之时,就使用了串“鹞子翻身”、“趟马”疾驰,俯冲“圆场”等属于武功技巧的动作。这都极为符合人物的特色情景,提高了可视性。

尚小云先生的尚派风格是以阳刚见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做功表演上,强调一种力度,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强调一种顿挫,棱角分明的一种表演。

他的唱腔高亢刚健,气力充沛,一气呵成,在演唱上他善于运用立音、颤音、顿字和一种“节节高”的唱法,形成了尚派的独特风格。他的表演充满激情,强调气势,这方面也是尚派的一个很大的特色。

1927年,由北京《顺天时报》发起选举名伶,尚小云以新编剧《摩登伽女》被选为“四大名旦”。 1931年再次当选四大名旦。

1937年创办“荣春社”。不惜家产办学,培养了“荣”、“春”、“长”、“喜”两科学生,以及三个儿子,他培育后辈时力求既专又博。尚小云治艺严谨,无论对己对人要求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中对人十分热情,慷慨仗义,倾囊相赠。“荣春社”共培养学生200余名,遍布全国,在京剧演出和京剧教育岗位上发挥重大作用。

1962年,拍摄艺术片《尚小云舞台艺术》,录制《失子惊疯》和《昭君出塞》两部影片。

尚派艺术尚小云是现代中国京剧代表人物之一,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其一生艺术经历,恰与中国京剧鼎盛时期相始终,是京剧中后期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本书全面记载了尚小云的生平经历、艺术成就和个人修养。铁嗓钢喉,高劲圆亮。 尚小云出科以后,先后从孙怡云、张芷荃学戏,又得益于陈德霖。并从王瑶卿、路三宝学花旦戏,随李寿山、陆金桂等学昆曲。所从师者,均为老成典型。因而早年即为文武昆乱不挡的出色旦角,而尤以其青衣戏最为观众认可,被公认为“青衣正宗”。

尚小云天赋极佳。其嗓音宽亮,扮相俊美,身材适宜。尤以中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为难能可贵。由于其声高劲圆

亮,以刚为主,很适宜传统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祭塔》及《玉堂春》、《探母》等唱工剧青衣戏享名于时,故有“铁嗓钢喉”之誉。

青衣一行,传统上多演“贞节烈女”,其唱法不仅要求清亮娇脆,还须有阳刚喷薄之音。自胡喜禄开创阴柔一路唱法以后,阳刚一路渐有不敌之势。而孙怡云、陈德霖等均准老派,以阳刚为胜。尤其是陈德霖,继承了阳刚一派的优点,同时讲究刚柔兼济,开创了青衣一行新的演唱格局。

尚小云在演唱上,直接继承了阳刚一派的传统,早期恪守传统青衣“口紧字松”的唱法,其后受陈德霖影响,于刚健中辅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发音上抗下坠,对比鲜明,注重气势,给人纵横捭阖、拔险攻坚的刚劲之美,传统青衣“节节高”的唱法,在他能举重若轻。尚小云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后来旦角每每减少词句,有时还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词。 如《玉堂春》,一般在“惊动乡约和地保”后面,即接“拉拉扯扯到了公庭”,他却接上“一旁又来了两个官人,一个拉来一个扯”,然后才接“拉拉扯扯”一句。

与四大名旦中其他几位一样,尚小云在京剧旦行各领域都有所涉足,无论青衣、花旦、刀马甚至武旦,都能胜任愉快;但他的不同之处,是并不致力于打破这些行当的表演界限,而是在每一个特殊环境下,都以不同的行当适应表演的需要。在《探母》中,尚小云早年演公主,后来又演太后,他都恪守行当规范,公主以旗装花衫应工,而太后则完全是青衣典型。又如《全部红鬃烈马》,尚小云在《武家坡》演王宝钏,在《大登殿》则演代战,亦是青衣、花衫分明,决不含混。

尚派唱腔的特点,讲究攻坚碰硬,都以实音、真力转折,决不稍懈;同时又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显得力透纸背。而其快板、流水以及散板等处,则表现为酣畅淋漓,满纸云烟,和专尚纤巧者不同。

尚小云初学老生,继之以武生、花脸,最后才改旦角。尤以武生,既有在科班时的基础,后又有和杨小楼同班、同台的经历,体会极为深切。是以尚小云在其近六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每以文武兼擅驰名。

尚派的做工身段,如跑圆场等,能越跑越圆,有前激后荡之势。起落准确,跬步不失。舞蹈身段,如《御碑亭》中表现孟月华回家途中遇雨,泥泞难行,尚小云用了三个滑步:先是前栽,表现在泥泞中快行难以站稳;接着是后仰,脚下一滑,几乎坐地;最后终于失去平衡,两腿前伸从舞台一角滑向另一角。三步紧紧相连,被称为“尚氏三滑步”,在舞蹈艺术中而有真实生活的感受,至今脍炙人口。

尚小云的武工,在四大名旦中独树一帜,最为人称道。每举手投足间,矫健非常。其《湘江会》、《战金山》以及后来编演的《秦良玉》等戏的开打,在美观中又别有一种威猛气概。其扎靠戏,与杨小楼、钱金福等有同样的优点:旗不乱、靠不掀、翎子不倒,在京剧武打表演中具有典范性。其晚年演出《双阳公主》,在这些地方更显老成典型。

尚小云与杨小楼数度合作《湘江会》,而在起打中相得益彰,就足见他的功力。旦角武打身段,不像净行及武生,站“大蹲裆式”,只是两腿略拱的“女骑马式”,蹲式幅度小,易摇晃或站不住。而尚小云在《湘江会》对枪打完“大扫琉璃灯”以后的掏翎挫腰骑马式亮相,却如锦花墩,纹丝不动,极见精彩。

《秦良玉》一剧,范宝亭饰闯塌天,被挑下马后就地两滚,动作飞快;而尚小云扮演的秦良玉,要在锣鼓中立即将之刺死。这一身段不仅要快,还要分清一个在马上,一个已坠马,其间分寸颇难把握。而尚、范二人此处如惊蛇入壑,丝丝入扣,火炽而惊险。

舞蹈是京剧旦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表演手段。尚小云在其新编剧中,也作了可贵的探索。如《红绡》、《林四娘》中的剑舞,《婕妤当熊》中的扇舞,《云娘》中的即席跳舞作歌等,都是。尤以《摩登伽女》中首创化用“苏格兰舞”及夏威夷“呼啦舞”,为拓展京剧表演手段做出了巨大贡献。

尚小云除本行旦角以外,在反串戏及乔装戏中,都展示了其文武全才、各行皆能的艺术功底。如其反串《八蜡庙》黄天霸,按武生演法,一丝不苟。又如演《翠屏山》石秀,《酒楼耍刀》及《杀僧》两场,酒气熏蒸,满面煞气。在“花梆子”中耍六合刀,敏锐绝伦,纵身几个“蹦子”,抡刀下劈,其气势之迅捷,便是一般专演小生者,亦要为之退避三舍。

尚小云打破了以往京剧旦行(青衣)专门讲究“贞女节烈”的道德评判标准,从“烈”之一端引发了“侠”、“义”、“刚”、“健”等内涵,从更广阔的层面关注妇女的生存和生活价值,实际上已隐含了对传统妇女观念的批判,颇具时代意义。尚小云的这一尝试,大大增强了京剧旦角(青衣)一行的表现力,拓展了京剧旦行的表现空间。这是尚小云能够步入四大名旦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作为现代京剧艺术大师的精神基础。此外,他在剧目内容上大胆取少数民族及域外生活为背景,这也是京剧史上的首创,对拓展京剧表现力作了可贵的探索。在新剧的排演中,他大规模使用布景,并参照历史、民族服饰的实物,改革舞台服装及化妆,这也是对舞台的整体形象改革的尝试。

尚小云遵循艺术规律,同时开展了对传统剧目的加工与新编剧目的创作。对于传统戏,尚小云或增头加尾,或连缀折子戏,或删繁剔冗,以使主题突出,情节完整,人物鲜明。他曾改编演出了《玉堂春》、《十三妹》、《梅玉配》、《詹淑娟》、《天河配》、《雷峰塔》、《春秋配》、《乾坤福寿镜》等数十个传统剧目。而对于新编剧目的排演,尚小云根据自己文武并俪、各行皆工的特长精心创造,在唱腔、扮相、表演、布景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造,极大丰富了京剧舞

台。

《梁红玉》是尚派名剧。30年代末尚小云根据传统折子戏《战金山》等整理改编,从《玉玲珑》起,到《战金山》结束,名《梁夫人》。1950年前后,又予以加工,易名《梁红玉》。其中《许婚从军》的唱段和《擂鼓助阵》的擂鼓表演尤为精妙。后来,尚小云根据意大利籍清宫画家郎世宁所绘的香妃半身戎装像改进了传统的女靠,使梁红玉的形象更加英俊挺拔。

为了强化我国民族戏曲载歌载舞的特点,在尚小云的保留剧目中,常常采用昆剧的演法,有些场次整个按照昆剧折子戏来演。一些昆剧折子戏经他大幅度加工,成了京剧的常演剧目,而且都已成为尚派名剧,如《梁红玉》的后半出《战金山》,《汉明妃》的后半出《昭君出塞》,就是享誉最盛的艺术精品。

1962年,尚小云赴山东讲学,这使他留下了一篇《我赴山东教学的讲稿》。其中对京剧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颇多精辟之论。比如,在四功五法的表述中,尚小云明确指出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将口法列于京剧表演五法之首。尚小云是程砚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确、系统阐述的京剧艺术大师。

1935年,由李寿民改编的全部《汉明妃》在北京首演。此剧由昆曲《出塞》发展而成。《出塞》是全部《青冢记》的一折。尚小云饰王昭君。在《出塞》中,他大胆采用了“文戏武唱”的方法,载歌载舞,声情并茂,把京剧旦行几乎所有的步法都组织进去了,还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动作。全剧充分反映了尚派饱满、强烈、清健、豪放的风格。其表演手段层出不穷,通过种种程式化的舞姿创造了一系列动态画面。他运用了大跨腿、大弓腿、大扬鞭、急搓步和上马时单足颠颤、垛泥、趟马圆场等动作,细致地刻画了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和边塞的荒凉。他塑造了口中曲子、盔上翎子、手里马鞭、身上斗篷的王昭君艺术形象,渲染了“马活人俏”的表演效果,这“马上昭君”的载歌载舞,被誉为一幅幅活的“佳人烈马图”。

尚小云演这出戏,着意于区别“马下昭君”和“马上昭君”的不同点,注意“昭君上马”和“马上昭君”的神形变化。“马上昭君既要有人,又要有马,马是烈马,人是佳人;一身二用,神形兼顾”,真正体现了我国写意戏剧的精神实质。目前昆剧、京剧舞台上演出《昭君出塞》基本上都是按照尚派路数演出的。

《乾坤福寿镜》一剧,早年尚小云学自王瑶卿,是尚小云十分喜爱的一出拿手戏。原是清末四喜班珍藏秘本。早年此剧为四

大本连台本戏,王瑶卿演时为两本,分两日演完。尚小云删繁就简,改为一本一天演完。尚小云饰演寿春。至上世纪三十代后期开始,则前半部饰胡氏,后半部饰演寿春。《失子惊疯》是此剧中最精彩的一折。尚小云经数十年磨砺,将疯步、水袖功、疯呆的眼神,融为一体。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刻画,更可谓细致入微。大闹桑园一场,胡氏疯态毕现,一番胡闹以后,被寿春阻止。寿春向林鹤说明乃主母成疯经过,此时场上虽是寿春与林鹤站在台中表演,胡氏仅在一旁发呆,但尚小云身形纹丝不动,面目呆滞,眼神却于空茫之际显出一缕思念、想望。寿春与林鹤一大段对白之间,胡氏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全身如铁铸铜浇,唯以木然之眼神表示其内心如海波涛;口中虽无一语,而满台精神俱在。大师所以为大师,良有以也。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尚小云的艺术达到了更高境界,他将《汉明妃》、《梁红玉》、《乾坤福寿镜》、《银屏公主》、《墨黛》等剧目作了精益求精的加工提高。同时,对传统戏《御碑亭》、《虹霓关》、《打渔杀家》、《武家坡》等剧目进行了锲而不舍的精心琢磨。这些剧目,不仅代表着尚派艺术的风格特色,而且与梅、程、荀的传世名作一样,至今仍代表着京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水平。

任职情况曾经担任富连成社顾问。1950年建立“尚小云京剧团”,任团长兼主演。1955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委员,并连任第二、三、四届常委委员。1956年任北京市文联常委理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院顾问。1959年移居西安,任陕西省艺术学校艺术总指导,陕西省剧协常委理事。并出任庆祝建国十周年赴京献礼演出团团长。1960年出任中苏友好协会陕西分会理事。全国文教群英会陕西省赴京代表团副团长。1964年受聘于陕西省京剧院,担任该院首任院长(当时陕京是全国五大京剧团体之一)。

亲传弟子较著名的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孙荣蕙(天津)、杨荣环(天津)、尚长麟(次子)、李喜鸿(北京)、孙明珠(陕西,学生,未拜师)、王紫苓(天津,主攻荀派,尚派戏演出不多)、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鲍绮瑜(内蒙古)、周百穗(贵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长孙女、佳木斯)、段丽君(成都)等。

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刘元彤、李世芳、毛世来等人均受到他的教益。

培养的其他行当的名家他主办荣春社,培养出许多人才,如老生徐荣奎、李甫春、马长礼,武生尚长春、孙瑞春,净角景荣庆、尚长荣等。中国戏曲学院的谢锐青、鲍绮瑜,北京市戏曲学校的李翔等人都曾得到他的亲传。

再传弟子有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苏(山东)、周利(重庆)、王玲玉、王长君(天津)等。

主要亲属尚小云之前室为李淑卿,为京剧净角演员李寿山的长女,即尚长春之生母。

尚小云先生有一个女儿,三个男孩儿。女儿尚秀琴嫁给京剧演员任志秋,尚秀琴未从艺。任志秋久随京剧著名老生大家谭富英先生演出,工旦角,在继承"尚派"艺术方面有一定成就,现已去世。任志秋之女任二娟也工旦角,现在北京京剧院工作。三个男孩儿为尚长春、尚长麟、尚长荣。尚长春工武生,尚长麟工旦角,如今都已去世。尚长荣工花脸,如今在上海京剧院担任主演。长春先生有三子三女:长子尚继春,现为山西省京剧院主演,工文武老生;三子尚东辉,现为中国京剧院伴奏员;二子没有进入戏曲界。长女尚慧敏,现为佳木斯市京剧团主演,工旦角,继承乃祖"尚派"艺术极有成就,她在纪念尚小云、荀慧生、筱翠花三位大师95岁诞辰专场时,演出《武家坡》,内外行公认她唱做都很有乃祖风采。次女尚慧珠,现为中学物理教师;三女尚慧萍,现在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工作。尚长麟、尚长荣各有三子,除长荣之长子尚大元,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工老生外,其他都没进入戏曲界。即使尚大元,如今也已退出戏曲界,改经商业。

活动年表1900年

1 月 9日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 二月七日 ),出生于北京市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厂大院。父尚元照,河北省南宫市人,汉族,曾任清朝蒙古那王府总管。先生乳名德泉,排行第二。

• 5岁

德泉开始读私塾。不久,父元照病故,家道中落。

• 6岁

德泉仍读私塾。

• 7岁

因家境贫寒,母亲张文通靠缝补衣服养活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姐姐金环,长兄德海、四弟德来于父亲死后相继夭亡。

春,德泉因生活所迫辍学。母亲张氏带着他和三弟德福拜京剧名艺人李春福为师学艺,习老生。

4 月 15 日 ,李春福推荐德泉入清延太监李莲英之继子李际良创办的“三乐社”科班,习京剧武生,艺名“三锡”,教师为赵春瑞。

• 8岁

春, “三锡”习武生几个月,初演《 鄚 州庙》,并饰主角 黄天霸。演武功戏,表现身体软弱。

夏,“三乐社”班主李际良接受花脸教 师陈四 先生建议,令“三锡”改习旦角,由 唐竹亭 老师执教。 唐 老师看“三锡”脸型酷似京剧名旦孙怡云,遂改艺名为“小云”,自此以“小云”艺名行于世。

在北京四隆福寿街演《桑园会》。

• 9岁

仍从唐竹亭习

《彩楼配》,《芦花河》,《二进宫》。

• 10岁

在排练《落花园》落腔有误,被唐竹亭老师用戒尺插入右肋下腹部,后遗打嗝症。

• 11岁

随“三乐社”赴天津广和楼戏演出,剧目有《别宫祭江》,《桑园会》、《芦花河》、《 朱 砂痣 》。

1912年

12岁

3月至4月,小云随赵风鸣在京合演〈芦花河〉。

10月,主演〈别宫祭江〉。此时,年少的尚小云先生逐渐名噪京师。

1913年

13岁

1月,李际良所掌之“三乐社”更名为“正乐社”,孙佩亭任班主。

10月,与王三黑、沈三玉在前门外民乐园合演《长板坡》。此时,小云演技倍受赞赏。他与赵桐珊(艺名芙蓉草)、荀慧生(艺名白牡丹)被称为“正乐三杰”。

1914年

14岁

4月,与王三黑、刘风奎、高月霞在民乐园演出《嘉兴府》、《千里驹》。

6月6日 ,与荀慧生等在吉祥园演出《佛门点元》。

8月12日 、 13日,与京剧宗师孙菊仙合演《三娘教子》、《 朱 砂痣 》,深得孙菊仙赞赏。

8月,北京《国华日报》举行童伶竞选活动,小云中选“童伶大王”。

1915年

15岁

是年,小云上演剧目大增,先后与孙菊仙等同台演出《战蒲关》,《祭塔》、《三娘教子》、《宇宙锋》、《取金陵》。

1916年

16岁

1月,与孙菊仙在丹桂茶园演《审头刺汤》

8月17日 ,“正乐社”停办,尚小云出科。此后,多搭班演出。

9月,与著名京剧老旦龚云莆同台演出《母女会》,大获成功,引起头名京剧武生杨小楼的重视,并得杨的指点。杨、尚合作,同台献艺,从此开始。

11月,得名旦孙怡云等指教,并与路三宝,高庆奎等合演《虹霓关》、《四郎探母》。

1917年

17岁

1月,拜陆金桂为师学昆曲,继拜张芷荃为师习京剧青衣。

11月,京剧艺术大师杨小楼、谭小培带领尚小云、荀慧生赴沪演出,被京剧界称誉为“三小一白”下江南。演出70多场,极为成功,以杨小楼、尚小云合演的《长板坡》、《湘江会》更为叫好。

12月,尚小云入同馨社,与王又宸、龚云莆、沈华轩、荀慧生、许德义、郝寿臣等演出《彩楼配》、《四郎探母》、《落花园》、《桑园寄子》等戏。

1918年

18岁

3月,尚小云与杨小楼、高庆奎、荀慧生、李顺亭等合演《楚汉争》前后本、《别宫祭江》、《女起解》、《武家坡》等戏。

5月,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京剧新秀。梅兰芳得票232865张,被评为男伶大王,刘喜奎得票228606张,被评为坤伶大王,尚小云得票152525张,被评为童伶大王。

9月,与京剧名净李寿生之女李淑卿结婚。

1919年

19岁

春,应上海天蟾舞台之约赴沪,与王瑶青、杨瑞亭、马连良、朱素云、等演出《乾坤福寿镜》全本。

4月,入福庆社,与龚云莆、谭小培、慈瑞全等常演《孝义节》、《庆顶珠》等。

是年入玉华社,与王瑶青、梅兰芳等演出《宝莲灯》、《游园惊梦》等。

1920年

20岁

2月,入又庆社与俞振庭、姜妙香等常演《玉龙祚》、《十三妹》、《汾河湾》等。

1921年

21岁

冬,北京京剧界为救济同行业有困难的艺友,开展义务演出,尚小云积极参加,并在《趴蜡庙》一剧中,反串黄天霸。

是年,多在北京三庆园演出,合作者有大元、高庆奎、俞振庭等。

1922年

22岁

2月,尚小云得名旦孙怡去老师指教,认真排《祭塔》一剧。

12月1日 ,溥义在淑芳斋举行大婚庆典,京剧名流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梅兰芳等演戏庆祝。尚小云也在其内,并与王蕙芳合演《五花洞》。

1923年

23岁

2月8日 ,在北洋军阀曹锟之总统府,为议员演出《南北和》。王瑶卿、龚云甫等参加演出。

9月,与余叔岩合作为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演出《御碑亭》。日本使节久保得二观后,对尚小云推崇备至,有诗赞曰:更有青衣迥不群,宛转歌喉高不分。正乐虽废传头在,婉娈第一尚小云。

10月,与谭小培、郝寿臣、萧长华合作,为北洋政府各机关演出《法门寺》。

7月,在清逸居士溥绪帮助下,编写的《秦良玉》问世。8月,《红绡》一剧亦定稿。此后,在编写和改编剧本方面多得溥绪、庄蕴宽、李寿民诸人帮助。

1924年

24岁

2月,北京《顺天时报 》,评选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人当选。外界评论“四大名旦”的艺术风格各异:梅派端庄华贵,尚派婀娜刚健,程派含蓄深沉,荀派妩媚活泼。

3月,排演时装戏《摩登伽女》。着西装,用西洋乐器伴奏,一时风靡戏剧界。

1925年

25岁

2月,尚小云创办“协庆社”,聘请侯喜瑞、朱素云、言菊朋、马连良、尚富霞、茹富兰等入社。尚小云的岳父李寿山先生任本社执教,尚小云自任社长。

3月12日 ,孙中山先生病故于北京协和医院,后移灵于中山公园中山堂。梅兰芳、尚小云、高庆奎等作为京剧界代表前往吊唁。

3月,赴奉天为张作霖之母寿日唱堂会:再去吉林,为万福麟之母寿日唱堂会。

5月,“协庆社”首赴天津新朋友戏院演出。尚小云与言菊朋、朱素云、马富禄等演出《玉堂春》、《游园惊梦》、《春秋配》、《秦良玉》等剧,并演出昆曲。

1926年

26岁

1月,尚小云当选为北京梨园春公会会长。

7月,尚小云在 溥绪协助下,编写出《婕妤当熊》一剧。

8月21日 ,梅兰芳招待日本守田座歌舞团,小云座陪。

是年,尚小云分头赴天津、上海演出。

1927年

27岁

6-9月,先后创作出《千金全德》、《卓文君》等剧。

是年,再次赴天津、上海演出。天津《大公报》盛赞尚小云演出的昆曲《瑶台》。

1928年

28岁

10月10日 ,长子长 麟出生于天津。

1929年

29岁

1-11月,在众多朋友协助下,先后创作出《珍珠扇》、《花蕊夫人》、《掘地见母》等剧。

1930年

30岁

5月28日 ,李夫人淑卿病故。

9月,尚小云创作的《相思寨》一剧问世。

10月,与梅兰芳等在天津为辽宁水灾义演《南天门》、《降龙木》等剧。

1931年

31岁

1月1日 ,尚小云与梅兰芳的表妹王蕊芳结婚。

是年,多演出于天津。

1932年

32岁

3月,在天津为淞沪抗战的将士义演。

7月25日 ,尚母张文通病故。

8月19日 ,次子长春出生于北京。

是年,“四大名旦”及杨小楼等各捐款 300元,购地十二亩作为梨园基地。

1933年

33岁

1月,尚小云在石老娘胡同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合演自己改编的剧本《五花洞》。

2月,收吴素秋为弟子。

4月,尚小云在天津春和剧院为救济黄河水灾义演《玉堂春》前后本。

1934年

34岁

5月,新编剧《前度刘郎》问世。

8月,收董慧宝为弟子。

10月,新编剧《空谷香》:后分赴长沙、汉口、开封。洛阳等地演出。

1935年

35岁

5月,收张继青为弟子,

6月,新编剧《比目鱼》问世。

7月,新编剧《绿衣女侠》问世。

8月,为濒临解体的富边科班排导《昆仑剑侠》、《娟娟》、《金瓶女》等戏,使这一历史悠久的老科班有了转机。

收李世芳、毛世来为弟子。

9月,收张君秋为弟子。

12月,收张德慧为弟子。

1936年

36岁

1月,为次子长春学艺,发出招收10名学生的广告。结果,大出意料之外,报名人数众多。

2月,出广告向外界声明拟成立荣春社科班,并对入科的学生保证以下三点:(一)入科学生均有人身自由,不立卖身契约:(二)入科学生从学习文化入手,革除目不识丁,学艺口传心授之弊端:(三)保证学生温暖,做到学有所获,出科职业有保证

3月15日 ,尚小云创办的荣春社科班正式成立。

4月,为解决荣春社科班经费开支,先后将10多间房子卖掉。

5月,先后聘任尚和玉、程继仙、王风青、孙怡云、于永利、罗文奎、郭春山等京剧界名流为荣春社科班教师。

6月,孙荣惠、周仲青等入科学艺,后马长礼、王荣增等入社学艺。

应远在浙江的 100多名文林社科班学生的恳求,答应他们进荣春社学艺,并在当月下旬接回这批学生,使荣春社科班人数超过300名。

8月,新编剧《龙女牧羊》,改编剧《詹淑娟》问世。

12月,新编剧《青城十九侠》与改编剧《混元盒》、《楚汉争》相继排演。

1937年

37岁

2月15日 ,荣春社开科班开始正式演出,科班学生凡名字第一字挂“荣”字者,均为文角,挂“春”字者,均为武角。

3月,为保证荣春社学生演出不黄台,不失去观众,尚小云与杨小楼在学生演出后合演《湘江会》。

10月,新编剧《虎乳飞仙传》与改编剧《飞侠女》、《刘金定》相继问世。

1938年

38岁

3月16日 ,以学生为主要演员的荣春社京剧团正式成立。

4-8月,新编剧《九曲黄河阵》、《九阳钟》、《北国佳人》与改编剧《福寿镜》、《一粒金丹》、相继问世。

1941年

41岁

3月16日 ,召开隆重纪念荣春社成立三周年大会。在有众多贫寒子弟要求入社学艺的情况下,遂招收第二期学生 200多人。二期学生艺名首字取“长”字者均为文角:取“喜”字者,均为武角。

1942年

42岁

一面演出,一面继续教学。

1943年

43岁

4月,荣春社一期学生中的200多人首赴天津大戏院演出,由《白水滩》、《通天犀》、《劫杀场》等折子戏串在一起的全本《蛮荒少女》。由于登场角色众多,突出集体阵容,颇受观众欢迎。

5月,改编剧《玉龙祚》、《弓砚缘》问世。

1944年

44岁

是年,多在北京长安戏院、华北戏院及三庆园演出。

1945年

45岁

是年,常在北京三庆园上演《白兔记》、《蟠桃会》等剧。

1946年

46岁

12月27日 至 31日,为赈济山东灾胞,在长安剧院演出《白蛇传》、《摩登伽女》等戏。此次演出,震动大,收入多,为山东灾区义演捐款居各京剧团之首。

1947年

47岁

5月,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透顶,物价飞涨,荣春社入不会出,很难维持下去,为解决师生吃饭问题,尚小云再次卖掉7所房子,又卖掉了“道吉”牌汽车。

8月,改编剧《兰陵女儿》、《湘江会》问世。

9月18至21日,与荀慧生为天津劝业小学义演。两大名旦合作,轰动津门。

1948年

48岁

5月2日 ,物价暴涨,加之,国民党军队在剧团青年学生中不断找壮丁,荣春社无法维持。迫于无奈,尚小云只好向全体学生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哀叹,挥泪宣布历时 12年之久的荣春社解散。

10月,改编剧《樊江关》问世。

1949年

49岁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尚小云喜获新生,开始文艺生涯的新一页,不久,即率 70多人到基层为工农兵演出。

12月,新编剧《墨黛》、《夜归》问世。

1950年

50岁

1月,与长子长嶙、二子长春一起参加了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二期戏曲艺人讲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党的文艺方针。

5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尚小云剧团。先生邀请方英培、白家林、李鸣盛、李恒春、王少芳等京剧界名流入团。

11月,尚小云剧团赴南京演出一个月。之后,在镇江、扬州、上海、济南、青岛等地演出。沈君儒赠字:不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知君。

1951年

51岁

4月,著名作家老舍给尚小云写信表示问候,并赞扬他“您演戏向来一丝不苟,真卖力气,所到之处观者如云,要求加座,这与您的精湛技艺分不开,您肯到偏僻地方演出,不怕吃苦,不怕少赚钱,尤所钦佩!”

7月,新改编剧《平阳公主》上演。

9月,尚小云剧团赴地处中苏交界的伊春林业局和鹤岗林业局演出近一个月,全团同志冒着零下15度的严寒,转点十余处,历尽艰辛,以“不计较环境好坏,不计较观众多少,不计较票房价值高低”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得到了林区职工的好评。

1952年

52岁

春,赴南昌、无锡等地演出。

6月,回老家河北南宫演出,并见乡亲故旧。

10月,赴石家庄、徐州、营口等地演出至年低。

1953年

53岁

4月,新编剧《血溅梨花阁》问世。

5月至年底,赴大连、沈阳、哈尔滨、佳木斯、伊春、青岛、石家庄、德州等地演出200天。

1954年

54岁

3月至9月,率团赴石家庄、德州、安阳、鞍山、天津等地演出220天。

1955年

55岁

5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的第一届委员会常委至1966年底,连任二、三、四届市政协常委。

6月至年底,率团分赴天津、济南、烟台、大连、本溪、上海、南京等地演出200多天。

是年,为人民解放军授衔典礼演出于怀仁堂。

1956年

56岁

3月,任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副主任。

4月,收侯喜瑞、马崇仁为弟子。

年内,率团赴南京、无锡、上海、杭州、镇江等地演出 240多天。

1957年

57岁

夏,率团赴唐山、兖州、洛阳、太原、宣化、新乡等演出 100多天。

7月,率团赴古城西安和宝鸡演出,场场爆满,给三秦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12月,率团赴呼和浩特市演出。

1958年

58岁

1至10月,率团赴包头、大同、重庆、九江、南昌、株洲、长沙、武汉、成都、黄石、兰州、青岛等地演出270多天。

1959年

59岁

1月6日 ,应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及陕西各界人士的邀请,决定支援大西北文化建设事业,带领家人和剧团,乘火车到达古

城西安。

2月,任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指导,陕西省剧协常务理事等职。

4月,将珍藏多年的学画捐献给陕西博物馆。

8月,在西安上演改编剧《双阳公主》,由于内容健康,导演手法新颖,大受观众欢迎,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研究,确定将些剧作为赴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节目。

9月28日 ,任庆祝国庆十周年陕西省赴京献礼演出团团长。

是月,在京招收 9人来陕西学习。

12月,收孙明珠为弟子。

1960年

60岁

2月,由尚小云传艺而成长起来的贵州京剧团学员班来西安作汇报演出,很受西安观众欢迎。

3月,任中苏友好协会陕西省分会理事,全国文教群英会陕西省赴京代表团副团长。

8月,经周恩来、邓颖超介绍,收河北邯郸东风剧团河北梆子演员20多名为弟子。

1961年

61岁

5月7日 ,率团先赴西北煤矿基地铜川市为矿工演出,后去延安为老区人民献艺。所到之处,备受欢迎。

5月30日 ,奉中央文化部电调,率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赴京汇报演出,并任汇报演出团副团长。在京收刘秀容等为第子。

7月,应邀赴邯郸为邯郸京剧团传艺,并为弟子胡小风排导《宇宙锋》。

8月,应邀赴太原,为太原晋剧团青年团和临汾剧青年团传艺,并收太原晋剧青年团青年团演员冀萍等,太原市张友莲等,临汾王希英等为弟子。

12月2日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在西安人民大厦隆重召开“尚小云收徒传艺大会”。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章泽出席会议并讲了话。本次大会尚小云所收徒弟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青年演员李瑞芳、马蓝鱼、温喜爱、雷若男、张亚莉和西安市各剧团的青年演员王玲玉、马令童、邢风云等共计 35人。

1962年

62岁

3月,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尚小云演出的《昭君出塞》、《失子惊疯》戏曲影片及《尚小云舞台艺术》记录片。

10月,赴济南讲学传艺。

11月7日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局在济南召开“尚小云收徒传艺大会”。尚小云接收山东省京剧团青年演员刘碧、高明华等 40人为弟子。

1963年

63岁

1月,应邀赴贵州讲学传艺,并接收贵州省京剧团青年演员刘映秋、王秋芳等50多人为弟子。

5月,赴昆明讲学传艺,并收云南省京剧团青年演员孙定荣等30人为弟子。

1964年

64岁

1月,陕西省京剧院成立,尚小云首任院长。

7月1日 ,任“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陕西代表团”团长。

7月25日 ,田汉代表中央文化部设宴招待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的尚小云、周信芳、盖叫天、马连良、俞振飞、姜妙香、萧长华等。

1965年

65岁

3月,认真排导京剧现代戏《秦岭风云》,为西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准备节目。

7月15日 ,赴兰州参加西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并任陕西代表团团长。

1966年

66岁

10月,被“文革”中的陕西省京剧院“造反派”以“旧戏霸”、“封、资、修黑尖子”等政治帽子关进“牛棚”,遭受各种残酷的批斗,直到1976年含冤去世。

1975年

75岁

12月31日 ,由夫人王蕊芳和秘书张静榕等陪同去北京医治眼疾,借宿学生吴素秋家中。

1976年

76岁

1月8日 ,周总理逝世,尚小云悲痛欲绝,与护理他的亲人一起设灵堂悼念。

2月,眼疾白内障与肾疾日趋严重,声称“生为西安人,死为西安鬼”,再三请求回西安。

3月15日 ,由老伴、儿孙、学生等 10多人护送返回西安,住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治病。

4月14日,病情进一步恶化,但仍语重心长地叮咛秘书:“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月19日 3时,尚小云的心脏停止跳动,临终时长叹一声:“惜天不假年,遗恨多多”。

1980年

9月1日 ,中央文化部将尚小云的骨灰迁移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0月30日 ,尚小云先生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习仲勋、王昆仑及赵守一、贺敬之等领导同志及尚先生的亲属、朋友、学生共计 1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邓小平、彭真、乌兰夫、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