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语资料基本解释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分开解释

螳螂捕蝉: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故事概况【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儒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实拍图片

【译文】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处死他!”有一位年轻的(大臣的)门客,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天。吴王知道后说:“你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背后有一只螳螂啊;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要抓这只蝉,却不知道它的旁边有一只黄雀啊;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他所处的树下拿着弹弓正瞄准了他啊。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都没考虑隐伏在它们身后的灾祸啊!”吴王说:“你说得好啊!”于是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典故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在《说苑·正谏》也有此:“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解释

【原文】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问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后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少孺子:人名。

三旦:三天。

其:树上。

居:停留。

附:同“跗”脚背。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傍:同“旁”,旁边。

延:伸长。

务:一定,必须。

顾:考虑。

患:灾祸。

伐:征讨,讨伐。

【翻译】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楚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那?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的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自己的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去没有考虑到他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课文原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册)原文 螳螂捕蝉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从这段话可以体会到少年是一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的人,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也是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或祸患

【注释】

①[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伐:进攻。

②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③[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宫廷侍从;少孺子,年轻人。

④[怀丸操弹]怀揣着子弹持着弹弓。

⑤三旦:三,多次 。天,古汉语里“旦”就是“天”的意思,三旦即三天。

⑥[子]你。

⑦[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委:缩。

⑧延颈:伸长头颈。延,伸长; 傍:通“旁”。

⑨[务欲]一心想要。 [前利]眼前的利益。

⑩罢:停止。

⑩ 则:就。

要点导引1.刘向(约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七略别录》和《说苑》、《新序》等。

2.泵问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人提出警告。

3.文中“蝉高居悲鸣”的“悲”不做“悲哀”、“悲伤”解释,而是“动听”的意思。

课文教案课题

10、螳螂捕蝉

备课日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认读“螳螂”两字后齐读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了国王攻打邻国的事。那么,“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能国说服国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入新课

二、 学生自读课文

三、 检查初读情况。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 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1、 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 检查下列词语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 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3)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3、 针对前面对课文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指名说,集体讨论。

乘虚而入:趁着空隙或趁人没有防备时进入。

不堪设想:堪:能够。不能想像将会再成怎样坏的结局。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检查初读情况

四、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分段熟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起因(1):吴王决定要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

经过(2~1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结果(12):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复习

二、 指导精读课文

1、 精读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吴王的话。

(2)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一些大臣却反对,吴王和大臣谁的意思正确呢?你的理由是什么?(3) 出示: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练读这句话,体会大臣们考虑问题的周到。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2、 精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叙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2) 同桌练说。

(3) 指名说故事:“螳螂捕蝉”。从具体、生动这一要求来评议指导。

(4) 组织讨论:少年仅仅是为吴王讲一个故事吗?你能从哪些语句找到理由。

(5) 组织讨论:少年说的一番话,为什么能取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带问题读课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指名发言。

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抓住感叹号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反复练读这句话。

说书你懂得了什么?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的联系。

3、 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4、 指导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 出示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2) 读句子,联系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

(3) 指名造句。

从“固执”这个词可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周到。从“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能够看出大臣们考虑问题很周到。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试用自己的话叙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讨论:少年说的一番话,为什么能取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这是吴王看到眼前利益;诸侯国将乘虚而入,这是吴王还没想到的隐伏着的祸患。

联系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

指名造句。

指导精读课文.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指导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三、 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

四、 学生质疑

结合质疑情况小结课文

作业布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3、螳螂捕蝉

鸣蝉图 螳螂图 黄雀图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

患呢! 少年图

教学反思

文言知识

说“欲”:“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欲壑难填”,意为贪婪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谏不敢”、“欲取蝉”、“欲啄螳螂”中的“欲”就是此意。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

说苑《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苑》的注本,以今人赵善诒《说苑疏证》质量较优,可以参阅。

向宗鲁先生校点的《说苑校证》是《说苑》研究整理的集大成之作,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亦可参阅。

说 苑 粹 英 ( 第一篇 )

《说苑》为汉刘向所撰,全书凡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诸多义理,言简意赅,饶富深远意趣。谨录其英华佳句,深盼能为大家所喜,并期于进德修业上能互共勉之。

◎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兴矣。——选自《政理48》

◎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选自《政理37》

◎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选自《政理35》

◎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郊望褅尝,非求报于鬼神。——选自《贵德3》

◎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选自《贵德3》

◎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 ——选自《贵德3》

◎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 ——选自《谈丛80》

◎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选自《谈丛71》

◎ 枝无忘其根,德无忘其报,见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孙矣。 ——选自《谈丛75》

◎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选自《谈丛69》

◎ 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惟恐不卒。 ——选自《谈丛32》

◎ 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选自《谈丛34》

◎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选自《谈丛34》

◎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选自《谈丛34》

◎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选自《政理29》

◎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选自《敬慎24》

◎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选自《谈丛33》

◎ 富在知足,贵在求退。——选自《谈丛33》

◎ 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选自《谈丛41》

◎ 为上人者,患在不明;为下人者,患在不忠。——选自《谈丛42》

◎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选自《谈丛46》

◎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顺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难。

——选自《谈丛65》

◎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选自《谈丛62》

◎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选自《谈丛81》

说 苑 粹 英 ( 第二篇 )

◎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廪,圣人见所生,则知所归矣。 ——选自《谈丛6》

◎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选自《谈丛22》

◎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选自《谈丛12》

◎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选自《谈丛48》

◎ 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选自《谈丛54》

◎ 夫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本也。可不慎乎!——选自《谈丛54》

◎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选自《谈丛18》

◎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选自《谈丛17》

◎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衣食足,知荣辱; 仓廪实,知礼节。江河之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须臾而毕。——选自《谈丛31》

◎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选自《谈丛29》

◎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选自《谈丛29》

◎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选自《谈丛29》

◎ 富必念贫,壮必念老;年虽幼少,虑之必早。——选自《谈丛30》

◎ 知者始于悟,终于谐;愚者始于乐,终于哀。——选自《谈丛30》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虽不能,心必务为。——选自《谈丛30》

◎ 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选自《谈丛30》

◎ 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势不可同,两贵不可双。夫重容同双,必争其功。故君子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长久。——选自《谈丛76》

说 苑 粹 英 ( 第三篇 )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选自《谈丛78》

◎ 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五采耀眼,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盛衰,安得自若。——选自《谈丛82》

◎ 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选自《谈丛58》

◎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选自《谈丛52》

◎ 曾子曰:「君子茍不求利禄,则不害其身。」——选自《谈丛51》

◎ 圣人之衣也,便体以安身;其食也,安于腹。适衣节食,不听口目。

——选自《谈丛50》

◎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选自《谈丛46》

◎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选自《谈丛44》

◎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选自《谈丛45》

◎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选自《谈丛46》

◎ 营于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选自《谈丛43》

◎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选自《谈丛40》

◎ 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选自《谈丛40》

◎ 祸福非从地中出,非从天上来,己自生之。——选自《谈丛37》

◎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浮一没,交情乃出。——选自《谈丛35》

◎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选自《谈丛35》

◎ 先忧事者后乐,先慠事者后忧。——选自《谈丛33》

◎ 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选自《尊贤5》

◎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选自《政理47》

◎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选自《政理30》

◎ 夫耳闻者,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选自《政理22》

说 苑 粹 英 ( 第四篇 )

◎ 子路将行,辞于仲尼,曰:「赠汝以车乎?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仲尼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说苑.杂言34》

◎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

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明者视于冥冥,谋于未形;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说苑.谈丛39》

◎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说苑.敬慎30》

◎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说苑.政理13》

说 苑 粹 英 ( 第五篇 )

◎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戒,敬慎所忽。——《敬慎.1》

◎ 谚曰:「诫无诟,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

《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敬慎.1》

◎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叡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敬慎.2》

◎ 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敬慎.2》

◎ 孔子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闇,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敬慎.4》

◎ 桓公曰:「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夫刚则不和,不和则不可用。是故四马不和,取道不长;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由不刚也。——《敬慎.7》

◎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敬慎.8》

◎ 夫上知天则不失时,下知地则不失财。日夜慎之,则无害灾。——《敬慎.8》

◎ 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敬慎.13》

◎ 大功之效,在于用贤积道,浸章浸明;衰灭之过,在于得意而怠,浸蹇浸亡。

——《敬慎.14》

◎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敬慎.17》

◎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敬慎.20》

◎ 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敬慎.24》

◎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敬慎.24》

◎ 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

者,亲也。——《敬慎.26》

◎ 孔子顾谓弟子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敬慎.28》

◎ 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早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敬慎.29》

说 苑 粹 英 ( 第六篇 )

◎ 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又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说苑.杂言45》

◎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说苑.杂言46》

◎ 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说苑.杂言47》

◎ 夫仁者何以乐山也?曰:夫山巃嵸礧嶵,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谓矣。——《说苑.杂言47》

说 苑 粹 英 ( 第七篇 )

◎ 谋有二端:上谋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说苑.权谋1 )

◎ 权谋有正有邪,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夫正者,其权谋公,故其为百姓尽心也诚;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为百姓也诈。——(说苑.权谋.1 )

◎ 诚者隆至后世,诈者当身而灭。——(说苑.权谋1 )

◎ 夫智者举事也,满则虑溢,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则虑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说苑.权谋1 )

◎ 屠余曰:「臣闻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之极谏之士;国之亡也,天与之乱人,与之善谀者。」——(说苑.权谋6)

◎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说苑.权谋12)

◎ 孔子曰:「奢者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

——(说苑.权谋20)

◎ 孔子曰:「圣人转祸为福,报怨以德。」——(说苑.权谋21)

◎ 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干泽而渔,得鱼虽多,而明年无复也;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说苑.权谋31)

说 苑 粹 英 ( 第八篇 )

◎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陭,始不盛者终必衰。

——(建本.1)

◎ 《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建本.1)

◎ 人之道莫大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贤父子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义,藏其伪,时其节,慎其施。——(建本.4)

◎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

——(建本.4)

◎ 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貎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之本也,无所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也。故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建本.4)

◎ 夫子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建本.4)

◎ 君以臣为本,臣以君为本,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者,荣华槁矣。

——(建本.4)

◎ 子路曰:「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本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

——(建本.5)

◎ 大学之教也:时禁于其未发之曰预,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建本.9)

◎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不驯;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建本.9)

◎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建本.10)

◎ 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建本.10)

◎ 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辨,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

——(建本.10)

◎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在;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建本.10)

◎ 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

——(建本.10)

◎ 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建本.10)

◎ 入知亲其亲,出知尊其君;内有男女之别,外有朋友之际;此圣人之德教,儒者受之传之,以教诲于后世。——(建本.11)

◎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建本.13)

◎ 孔子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闻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诗》曰:「不愆不亡,率由旧章。」夫学之谓也。——(建本.14)

◎ 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建本.15)

◎ 生而尊者骄,生而富者傲。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建本.16)

◎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建本.17)

◎ 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建本.18)

◎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建本.19)

◎ 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建本.21)

◎ 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建本.23)

◎ 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建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