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EMI在娱乐界解释为:EMI唱片公司
在电子行业解释为: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
EMI唱片公司的全称为:电力及音乐集团(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团成立于1931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伦敦的英国留声机公司,是当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唱片业的发展史,许多著名的唱片厂牌都与EMI有着剪不断的脐带关系。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EMI旗下的法国PATHE-MARCONT 唱片公司率先在上海成立公司。“百代”一词也是PATHE的译音口彩。诸如:周旋、胡蝶、龚秋霞等中国昔日巨星以及聂耳、冼星海等进步音乐家无不云集百代公司。
中国百代唱片易主事记
EMI百代唱片与合作伙伴Typhoon大风音乐联合对外公开声明,前任EMI亚洲区总裁郑东汉先生以Typhoon Group总裁的身份与EMI总公司达成协议,以9位数港币的巨资全面收购EMI在大中华区的所有股份。其中包括中国的台湾EMI唱片、内地步升大风音乐以及香港金牌娱乐,成立金牌大风音乐集团公司。
原先与EMI唱片签约合作的华语艺人合约将全数转移至金牌大风旗下,唱片海外发行部分则依然透过EMI唱片发行、推广。
这也是在众多华语音乐公司纷纷引入外资的大环境下,首次由国际公司转型的华人音乐集团。
郑东汉说:“我们将正式由‘金牌’转名为‘金牌大风’(Typhoon Group),而Typhoon仍会与原有台湾EMI的国际艺人于中国市场作出紧密合作,将业务扩展至整个大中华区,给予艺人全面发展机会。”金牌未来会全面推动华语市场,吸引更多具实力艺人,以及发掘有潜质的新人。
Typhoon Group(金牌大风)打算将娱乐事业版图扩大至音乐、电影、电视剧等不同领域,而原先与EMI唱片签约合作的华语艺人合约将全数转移至金牌大风,唱片海外发行部分则依然透过EMI唱片发行、推广,转移合约的艺人包括陶喆、张惠妹、周笔畅、萧亚轩、罗志祥、郑中基、侧田、邓丽欣、许巍、胡彦斌、花儿乐队等众多明星。
目前全球的音乐市场普遍不景气,金牌大风九位数的收购是否一种冒险?郑东汉表示:“实体唱片不景气是大家都知道的实情。可是我们的看法不一样,因为,虽然实体销售在下降,但是现在消费者在聆听音乐的方式更多样化了。计算机、MP3、手机等不同的平台,让音乐真正的做到了‘无所不在’。所以我们专业的团队、国际级的运作,相信远景是好的。”他还表示不管是在音乐或是电影以及戏剧领域,只要是好的艺人,金牌大风都希望能够继续发掘及合作。
起源
EMI的起源有两个。
一个Emile Berliner 在1897年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 UK Gramophone Company 。那个著名的小狗聆听留声机的HMV也是英国留声机公司旗下的一员;另一个是英国哥伦比亚公司 UK 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1929年。两者合并成立了Electrical And Music Industries (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EMI。
这一合并使EMI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国的Decca、美国的Brunwick和德国的DGG,其余的厂牌全由EMI所控制。二战后,CBS率先推出了33转LP唱片和45转单曲唱片,但EMI仍死守78转的10英寸唱片老规格,导致不少旗下艺人跳槽离去。50年代初,本来由EMI代理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发行权的RCA、CBS也改与Decca和Philips合作。
1955年,EMI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而收购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过它来打开美国市场。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风使EMI无法在50年代兴起的摇滚乐潮流中获益。进入60年代后,EMI才有了转机。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红,然后是以The Beatles为代表的英国摇滚潮流的兴起。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国乐队都签在EMI。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等,而这股潮流的领头羊The Beatles 乐队更成了EMI30年来最大的“金矿”。但EMI的美国分公司Capitol却平白放过了发财的机会,不肯与这些英国乐队签约,结果这些乐队在美国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EMI强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的美国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过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乐队解散后,Capitol 立即面临了破产的困境。而EMI总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工党政府上台后禁止英国企业将资金用作海外投资, EMI开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为Thorn(科艺)集团收购,但仍保持自主经营。同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实行经济开放政策,EMI随即收购了美国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个80年代,EMI的经营状况颇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为公司赚了大钱。1992年,EMI收购了英国著名的独立公司Virgin,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目前旗下部分艺人金牌大风中国区
内地:周笔畅、许巍、安琥、胡歌、胡彦斌、兄弟联等
台湾:萧亚轩、王心凌、陶喆、张惠妹、罗志祥、棒棒堂(飞轮海(stay with you专辑))等
香港:郑中基、方力申、梁汉文、邓丽欣、吴雨霏、傅颖、侧田等
EMI唱片其它国家艺人
日韩:宇多田光、鬼束千寻、椎名林檎、矢井田瞳、气志团、美梦成真DREAMS COME TRUE、东京事变
专辑引进艺人:Se7en、李珉雨、柳真、神话、金贤政、褐眼超男子等
欧美:空气合唱团(法),原子少女猫(英),蓝色男孩(英国),化学兄弟(英),酷玩乐队(英),迈克尔学摇滚(丹,傻瓜朋克(法),电台司令乐队(英),辣妹合唱团(英),加斯布鲁克(美),赫柏特格罗纳米耶(德), 珍妮杰克逊(美),乔丝史东(美),凯莉米洛(澳),琳恩玛莲(挪威),诺拉琼斯(美),赫诺(法),罗比·威廉姆斯(英),莎拉布莱曼(英),塔莉亚(墨西哥),张咪(中国)等
英国EMI唱片公司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世界20世纪五大唱片集团之一。1897年成立,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其下拥有Captial, Apple, Virgin(维京唱片), Parlophone, Liberty, Blue Note等唱片品牌,是英国唱片业的龙头公司。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流行与古典领域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初,与新成立的AOL-Warner(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的华纳音乐合并,共同组成了新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EMI的演绎阵容包括了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知名乐团;指挥大师穆蒂,普列文,巴比罗利等;小提琴家梅纽因,帕尔曼等;大提琴家杜普蕾等;歌唱家卡鲁索,卡拉丝,施瓦茨科普夫等;钢琴家里帕蒂,阿什肯纳奇等;指挥大师卡拉扬,富特温格勒早年也曾与该公司合作。在流行音乐领域,EMI记载了流行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旗下拥有著名的The Beatles,Backstreet's Boys,Michael Learns To Rock,Richard Marx,Enigma,SexPistols,Beach Boys,Crowded House,Kraftwerk,Massive Attack,Kate Bush,911以及华裔小提琴家陈美,音乐剧皇后Sarah Brightman等众多著名流行音乐人,我国的著名歌星王菲,那英,林忆莲等也在该公司麾下。
提起EMI的历史,也十分耐人寻味。那是在1897年,一个叫威廉·巴里·沃恩的英国律师作为美国留声机发明人艾米利·贝林纳的全权代表前往英国设立公司销售刚刚问世没多久的留声机与唱片。1898年,他在伦敦的一家酒店签下合约,以5000英镑(也有说法是15000英镑)的资金买下了贝林纳的留声机在欧洲的专利权,并创立了一家叫Gramophone Company(留声机公司)的公司,业务内容依然是贩卖贝林纳的留声机与唱片。这家公司就设在著名的柯芬花园附近,他们的第一批生意就是向艾米利·贝林纳出口商品。很快,他们在德国的汉诺威拥有了自己的压片厂,这个场地也正是后来宝丽金的CD压片基地。此时,英国有一个画家法兰斯·布劳德画了一幅画,内容是一只叫Nipper的小狗对着爱迪生的蜡盘式唱机倾听声音。原先,他想将这幅画卖给爱迪生公司,不了遭到拒绝。1899年,这幅画被Gramophone Company慧眼独具的收购,价钱只有区区50英镑。当然,后来画家又得到了50英镑的版权费,并把原来爱迪生式的留声机改为柏林纳的盘式留声机,这样Gramophone Company便拥有了这幅画的版权His Master’s Voice(他主人的声音)。正是这幅当时很不起眼的画成为了今天全世界乐迷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EMI和RCA两家唱片公司的“狗听喇叭”商标。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据说Gramophone Company以“狗听喇叭”为商标发行的第一张唱片的内容竟是唱片公司隔壁餐厅里的一名女侍的歌声。而第一个与Gramophone Company签约的艺人叫Albert Chevalier,据说他的版税少的可怜:每卖掉一打唱片才可赚一先令。1902年,一代歌王卡鲁索开始与Gramophone Company签约合作,版税可观了许多,但其数字在今天看来肯定也会让人笑掉大牙的。1909年, Gramophone Company 开始以“狗听喇叭”商标正式出版唱片;1910年,“狗听喇叭”商标完全取代了Gramophone。不久,于1900年成立的Columbia Phonograph(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便成了Gramophone Company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三十年,直到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决定强强联手,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简称EMI。从此将英国的唱片工业带入了新的境界。短短几年功夫,EMI就在全世界19个国家成立了分公司,而且还包括中国。那是EMI所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二十年代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录制过很多的中文流行歌曲,极为深入人心,当年如雷贯耳的周旋,胡蝶,聂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进步音乐家无不云集EMI。现在EMI在中国之所以称作“百代”,也是因为这家法国公司Pathe的音译。而且直到今天,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当年在中国设立的这个分支机构。言归正传,EMI在全世界共设立了50座工厂,一举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唱片公司。1937年,指挥大师富特温格勒开始与EMI合作。此后,除了同在英伦的Decca,德国的DG,美国的Victor(RCA)和CBS之外,世界录音工业几乎全部掌握在EMI手中。二次大战后,EMI仍居唱片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在50年代,EMI幸运的拥有一位唱片制作的矿世奇才瓦尔特·李格。这位伟大的制作人也是著名女高音施瓦茨·科普芙的丈夫。由于李格的高品位,使得EMI在这个年代留下许多价值绝伦的优秀唱片,他甚至一手捧红了当年因纳粹嫌疑而倍受调查的卡拉扬,使之渡过危难时期,一举成为欧洲乐坛的盟主。在60年代,EMI又培养出一对制作,录音的最佳排档:Christopher Bishop和Christopher Parker,这两个人配合上那时与Decca唱片公司合租的著名录音场地Kingsway Hall,为唱片迷留下了不少杰出的录音。那些具备天碟音效的唱片至今仍是发烧友收藏的目标。除此之外,当时全世界最出名的音乐家几乎都被网络在EMI的旗下,从卡拉扬,克伦贝勒到卡拉丝,The beatles等。
EMI录制的唱片一直以其专精的音乐路线直指艺术尖断,在音乐价值的含金量上,几乎一致公认。只要“专业对口”,无论是学院里的老教授,抑或是街边前卫的摇滚迷都会对EMI的唱片竖起大拇指。也许正是因为EMI的唱片音乐太棒了,这家最早投身录音工业的公司,对于录音品质的要求显得并不怎嬷在乎。也许在他们眼里,纯粹的以发烧录音去标榜唱片,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商业做法,对于伟大的音乐,十分小儿科。在50年代,EMI是最慢接受立体声录音的大唱片公司,相对于大胆创新的美国同行RCA和Mercury,以及英国的竞争对手Decca,EMI对于新科技的迟钝反映尽现英国贵族式的严谨和保守。60年代,EMI“黄金组合” Christopher Bishop和Christopher Parker总算为发烧友带来了一点点喜悦,他们炮制的唱片拥有一流的音色和绝佳的平衡度,不过比起RCA,Mercury和Decca的制作,似乎仍缺少音场无限深阔,动态无限庞大的Hi-Fi立体感。这些唱片宜细细品味,却没有让人顺时排案惊奇的烧爆效果。比起RCA的“Living Stereo”,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或Decca的“FFRR”,“FFSS”来,“双克里斯朵夫”所录制的天碟在数量上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没成多少气候。
倒是1955年被EMI收购的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可以勉强为EMI挽回一些面子。 Capital唱片公司成立于1942年,最初在流行和爵士领域名气响亮,1949年他们以“Full Dimensional Sound”为口号投入古典LP的制作,曾经发行过一些音效不错的单声道唱片。 Capital对于立体声录音的接受程度似乎比EMI要快得多,1956年他们在加洲为喜欢录音新技术的指挥大师斯托柯夫斯基录下了一些立体声录音,效果烧爆,名声大噪。此后,史坦博格,米尔斯坦,林斯朵夫,拉宾等名家将Capital的招牌烘托起来。到了1959年,Capital的总资产暴涨到8500万英镑,奠定了他们在美国唱片业中的地位。要知道,EMI当年以300万英镑买下Capital时,总裁Lock Wood还被董事会批评买亏了,现在看来,多亏Lock Wood有远见,才没有使EMI在TAS发烧天碟榜上全军覆没。其实仔细研究一下Capital当年的录音器材,你会发现它们几乎就是RCA录音室的翻版:Neumann U-47,M-49/50麦克风;Ampex 300 1/2英寸录音座,一件件都是黄金录音年代创造靓声录音的标准装备。然而在录音风格的塑造上,Capital似乎又和Mercury有点相似。他们的唱片都有音场向前的表现,木管色彩鲜明,铜管的动态冲击力惊人。只是的弦乐部分倾向于温暖浓厚的音色,较深的音场表现据说比Mercury略胜一筹。
40多年后的今天,EMI以将Capital当年的这批原版母带挖出来重新制成CD,满足新时代无缘享受LP的发烧友。EMI再版的这批“Full Dimensional Sound”CD,对当年Capital录音时的麦克风架设详加说明。尽20张CD中包括有在TAS棒单上大放光彩的斯托克夫斯基的珍贵名盘。这位 “以音乐为手段,音响为目的” 的管弦乐大玩家,在Capital的这套唱片中尽现与众不同的音乐观,高贵庄严,平顺滑爽的音响美学以及震撼感官的魅力几乎可令全体发烧友拜服在地。
除了Capital,来自日本的“东芝EMI(TOSHIBA-EMI)”的一系列唱片制作均可引起发烧友的重视。“东芝EMI”的这批以2088为型号的CD唱片动用了20Bit/88。2KHz数码科技重整模拟录音时代的古典名盘,动态,细节均较普通CD高出一筹。原先EMI大部分录音中不太讨人喜欢的音色干,音场窄,堂音少的弱点在这批日本版的2088系列中大有改观。2001年,东芝EMI全新推出的“20世纪伟大大提琴家历史录音重制”系列再一次让全世界对其刮目相看!
在流行音乐发面,EMI拥有Hi-Fi史上尚堪称奇迹的发烧名盘 平克·弗络伊德的《月之阴暗面》,这张唱片在发烧榜单上差不多生了根!此外,学士合唱团,国王合唱团,WorldMusic团体阿迪马斯等在EMI留下的不朽录音也值得发烧友珍藏。在70年代后,大大小小的唱片厂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带来了一次次市场的重新分配和巨大冲击。EMI无疑已经无法独揽天下,但仍是唱片业不可忽视的巨人。1980年(也有说法是1976年)EMI与英国电机名厂索恩合并,改称“索恩-EMI公司”,顿显活力,规模倍增。1982年,与东芝公司合作在日本推出第一张CD唱片;1985年,EMI成立了自己的CD压片厂,目前已经增至七个;1990年,成立欧洲发货中心,统筹全球古典唱片的配销。1991年3月,EMI创立的专门的古典音乐厂牌;1992年废除了原来的“Angle(天使)”和“狗听喇叭”商标,改以新的EMI Classics商标;同年投入数亿英镑巨资购入英国Virigin唱片公司。1996年6月,EMI宣布脱离索恩-EMI公司。
在资深发烧友心中,EMI永远是经典的代名词。他们囊括了本世纪前叶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家,以及当时三分之二的优秀录音曲目。在战后也集结了当时控制整个音乐时代命脉的老中青三代乐坛精英,是唱片工业的一代盟主。与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其下的DG,Decca,Philips等唱片公司一样,EMI近年来出版发行了不少的“超薄小双张”比如“强音系列”,“红线系列”等都非常超值。1997年,EMI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旦,出版了11张珍贵的精选唱片。1999年,EMI又全新推出了“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世纪原音)”系列唱片,采用伦敦ABBEY ROAD录音室最先进的ART母带处理科技,将自己早年各个时期的历史名盘再版成24Bit/96KHz格式的CD。2000年,EMI与华纳音乐集团合并,共同组成了规模超过环球音乐的唱片帝国。尽管近年来随着前辈音乐大师们一位位的谢逝,以及包装和制作手段与对手相比较已显颇为保守,EMI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对于一个想找到最好音乐的人而言,EMI淡薄的商业味正好昭示出:这是一家只卖音乐的公司,货真价实!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七十八。
“百代”和老唱片19世纪末,英商谋得利琴行(行址在南京路外滩)在上海推销留声机及唱片;20世纪初,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从此,留声机在上海逐渐普及。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讲,留声机实在是一个新鲜玩意。于是各大商店门口都会放一台留声机来招徕顾客,婚丧礼仪中借一台留声机,既可以热闹气氛,也可以省去请“小堂名”(旧时的民间演唱班子)所花的钱。
1906年出版的《沪江商业市景词留声机器行》中咏:“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萧锣鼓一齐鸣。”“买得传声器具来,良宵无事快争开;邀朋共听笙歌奏,一曲终时换一回。”最初,百代公司没有生产唱片的能力,为了打开留声机及唱片的中国市场,该公司在上海设立录音棚,邀请名伶和演唱戏班进棚录音,将声波灌制成蜡模后,再送国外工厂印制成唱片返回中国销售。随后,民间拥有留声机数量的上升刺激了唱片制造业的发展,1921年上海的百代公司改组为“东方百代”,并在贝当路(今华山路)设厂,直接在中国生产唱片。
1934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百代”因经营失利而关闭,全部资产由英商电器音乐实业公司代理。于是,其在上海的工厂也改称为“英商上海电器音乐实业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厂被日军接管,并由“日本蓄音器株式会社”代管,战后产权复由原公司收还。
1949年,该公司退出上海,1952年改组为中国唱片厂,以后又先后改称上海唱片厂、人民唱片厂,今为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音像制品企业。
“百代”和老唱片
19世纪末,英商谋得利琴行(行址在南京路外滩)在上海推销留声机及唱片;20世纪初,主营电影唱片的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从此,留声机在上海逐渐普及。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讲,留声机实在是一个新鲜玩意。于是各大商店门口都会放一台留声机来招徕顾客,婚丧礼仪中借一台留声机,既可以热闹气氛,也可以省去请“小堂名”(旧时的民间演唱班子)所花的钱。
1906年出版的《沪江商业市景词留声机器行》中咏:“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萧锣鼓一齐鸣。”“买得传声器具来,良宵无事快争开;邀朋共听笙歌奏,一曲终时换一回。”最初,百代公司没有生产唱片的能力,为了打开留声机及唱片的中国市场,该公司在上海设立录音棚,邀请名伶和演唱戏班进棚录音,将声波灌制成蜡模后,再送国外工厂印制成唱片返回中国销售。随后,民间拥有留声机数量的上升刺激了唱片制造业的发展,1921年上海的百代公司改组为“东方百代”,并在贝当路(今华山路)设厂,直接在中国生产唱片。
1934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百代”因经营失利而关闭,全部资产由英商电器音乐实业公司代理。于是,其在上海的工厂也改称为“英商上海电器音乐实业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厂被日军接管,并由“日本蓄音器株式会社”代管,战后产权复由原公司收还。
1949年,该公司退出上海,1952年改组为中国唱片厂,以后又先后改称上海唱片厂、人民唱片厂,今为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音像制品企业。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所谓“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摩托车在附近行驶后电视画面出现雪花,拿起电话后听到无线电声音等,这些可以简称其为与“BC I”“TV I”“Tel I”,这些缩写中都有相同的“I”(干扰)(BC:广播)
那么EMI标准和EMI检测是EMI的哪部分呢?理所当然是第二层含义,即干扰源,也包括受到干扰之前的电磁能量。
EMI与EMS和EMC的区别在哪里?
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直译是“电磁敏感度”。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为通俗易懂,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将电磁能量比做感冒病毒,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如果不易患感冒,说明免疫力强,也就是英语单词Immunity,即抗电磁干扰性强。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
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如同盲人摸象,你摸到的与实际还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与设计意图相反的电磁现象,都应看成是EMC问题。
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
电磁干扰三要素
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不管复杂系统还是简单装置,任何一个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应该具有骚扰源;其次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和通道;第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在电磁兼容性理论中把被干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或敏感器)。
因此电磁骚扰源、骚扰传播途径(或传输通道)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1、电磁骚扰源分类
电磁骚扰源的分类方法很多。
1.1、一般说来电磁骚扰源分为两大类:自然骚扰源与和人为骚扰源。
自然干扰源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他们既是地球电磁环境的基本要素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无线电通讯和空间技术造成干扰的干扰源。自然噪声会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行产生干扰,也会对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产生干扰。
人为干扰源是有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电磁能量干扰,其中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发射电磁能量的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因此这部分又成为无意发射干扰源。
1.2、从电磁干扰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功能型干扰源和非功能性干扰源。
功能性干扰源系指设备实现功能过程中造成对其他设备的直接干扰;非说功能性干扰源是指用电装置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伴随产生或附加产生的副作用,如开关闭合或切断产生的电弧放电干扰。
1.3、从电磁干扰信号频谱宽度,可以分为宽带干扰源和窄带干扰源。
他们是相对于指定感受器的带宽大或小来加以区别的。
干扰信号的带宽大于指定感受器带宽的成为当代干扰,反之称为窄带干扰源。
1.4、从干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来分
可以把干扰源分为工频与音频干扰源(50Hz及其谐波)、甚低频干扰源(30Hz以下)、载频干扰源(10kHz~300kHz)、射频及视频干扰源(300kHz)、微波干扰源(300MHz~100GHz)。
2.2、电磁骚扰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一般也分为两种:即传导耦合方式和辐射耦合方式。
任何电磁干扰的发生都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输和传输途径(或传输通道)。通常认为电磁干扰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导传输方式;另一种是辐射传输方式。因此从被干扰的敏感器来看,干扰耦合可分为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大类。
传导传输必须在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接,干扰信号沿着这个连接电路传递到敏感器,发生干扰现象。这个传输电路可包括导线,设备的导电构件、供电电源、公共阻抗、接地平板、电阻、电感、电容和互感元件等。
辐射传输是通过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干扰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常见的辐射耦合由三种:1. 甲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乙天线意外接受,称为天线对天线耦合;2. 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而耦合,称为场对线的耦合;3.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称为线对线的感应耦合。
在实际工程中,两个设备之间发生干扰通常包含着许多种途径的耦合。正因为多种途径的耦合同时存在,反复交叉耦合,共同产生干扰,才使电磁干扰变得难以控制。
3、敏感设备
敏感设备是对干扰对象总称,它可以是一个很小的元件或一个电路板组件,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用电设备甚至可以是一个大型系统。
外部存储器接口(External Memory Interface 简称EMI)
现在很多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都在外围接口电路中提供现成的外部存储器接口以方便存储器扩展!如对SDRAM、NAND Flash、Nor Flash、SRAM等接口,不同微处理器芯片会有不同的EMI。例如:8051有EPROM/EEPROM和SRAM的接口,而国产的SEP4020提供了SRAM/SDRAM及NAND FLASH的EMI。EMI使硬件连接和编程都十分方便,不需要I/O口来模拟存储器芯片的读写时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