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背心,邯郸土语称其为“汗塌”。汗塌之称谓元代时就有了。欧阳玄《渔家傲·南词》之五有:“血色金罗轻汗塌,宫中画扇传油法”的词句。汗塌又写作汗,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道:“揪着只汗袖子,翻来覆去找了半天”。汗塌又叫汗衫,五代时人马缟《中华古今注》:“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汉高祖与楚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贴身内衣,因受汗汁,故名。”又称汗衣:《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

过去,汗衫是用棉布做成的衬衣。大名、魏县一带称为“汗褂子”。现在,汗塌已成为专指机织的棉毛细布做的挎蓝背心了。人出了大汗,背心前后片都“塌”在身上,称汗“塌”倒很形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