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蠁”古琴传为唐代成都著名斫琴名家雷氏所制。这张古琴琴体的龙池上有玉筋篆“天蠁”二字,下有“万几永宝”印文,铭文如下:式如玉,式如金,恰我情,绘我心,东樵铭。这张古琴传为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所有。此琴流落过程一直未见披露,仅知在嘉庆年间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购归岭南。清代广东南海人叶应铨《六如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天蠁琴闻本是昭烈帝(南明)内府之物,明末流落民间,道光间先君子曾用五百金典来,偶因不戒失手,琴腰中微断,幸其声音无恙,不过略为久亮耳。后典者赎回,复闻入潘德畲家,筑天蠁琴馆藏之。今潘氏籍没,此琴又不知如何矣。”
潘德畲即潘仕成,是广州著名的园林海山仙馆的主人。海山仙馆于同治末年被清政府籍没,并将园林及藏品以彩票形式出卖。这张驰名的古琴于是就流散到民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琴界人士都认为这张古琴乃是宋代时期斫制。广东富商黄永雩以重金收得此张古琴,大喜过望,并将自己的书斋以这张古琴的名字命名为“天蠁楼”,并请著名学者叶恭绰先生为题。他自己的诗词集也命名为《天蠁楼诗》、《天蠁词》。
同是广东人的文献家黄慈博有《风入松》以吟咏此琴,其中有“成连一去海云冥,无奈远峰青,么弦欲奏水清曲,怕鱼龙,睡里愁听。”黄慈博是一位爱国商人,喜好收藏文物,对传统的文物器皿尤其重视。他对当地的慈善教育也是不遗余力。后来土改时期,被工作队定为奸商、地主,险些丧命。后来,南海农会认为他并非什么罪大恶极之人,也没有什么血债民愤,于是建议改为罚巨款释放。黄慈博随即贱卖了大量藏品才抵交了罚款。这样,这张古琴与其他重要的文物一起归入到了广州博物馆。现在,有的琴专家认为该琴系明代所制。这种争论无论结果如何,并不能否认这张古琴的名贵。
黄咏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岭南诗人、文物鉴藏家。1932年任广东省商会联合会首届主席。数十年来,在诗词文苑中辛勤耕耘,成果丰硕,以诗词著称于岭南文坛,与黄祝蕖、黄慈博、黄仁恒并称“四黄”。有“南海诗人”的美誉,对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黄咏雩热心教育事业,参与创办南海石门中学,1929年积极创办南海横江小学和横江图书馆。
黄咏雩之父黄显芝为广州知名粮商,因以粮饷支援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尤以中山先生广州蒙难,避于珠江永丰舰上,显芝先生甘冒弹雨运粮补给,廖仲恺先生亲发国民政府嘉奖令,称为“爱国殷商”。——原《天蠁楼诗词》前言
天蠁琴,为广东历史上的四大名琴之一。三十年代黄咏雩藏。1940年曾参加广东文物展,现藏广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