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甲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 缨甲科

拉丁名 Ptiliidae Erichson, 1845 (= Trichopterygidae Erichson, 1845;Cephaloplectidae Sharp, 1882;Limulodidae Ganglbauer, 1899)

科属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 隐翅甲总科 Staphylinoidea

形态描述

体长0.35-2mm(通常0.5-1mm),卵形或狭长形;背腹比较平扁至极度平扁,体表被下弯毛。触角长,第1和第2节膨大,第3和第8节细窄,第9至第11节形成不紧密的端锤(loose club);有时触角为10节,索节较短,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为9节,并有一不明显的端锤。触角着生点隐藏式,有时生在一个凹窝内。下颚须粗面状(aciculate),端节比次末节窄很多。前胸背板侧边完整。前足基节相互邻接或狭窄分离,逐渐变化,具隐式基腹边片,基节间的前胸腹板突起,明显扩大,部分遮盖基节;基节窝后方开口宽阔或狭窄,内侧开放或关闭。中足基节相互邻靠或狭窄分离,有时有一个比较扩大的基节间板(intercoxal plate)。鞘翅平截,露出1-3个腹节,缘折不明显。后足基节邻接至适度远离,侧面延伸达鞘翅;在内侧半部有骨板,有时此板能完全盖住后足。条状后胸腹内骨退化或缺失。后翅多退化,通常只有3条翅脉或更少,周边饰长毛。腿节有时膨大,并包容胫节。跗节2-2-2或3-3-3式,基部一节非常小。腹部可见6或7个腹节,节间膜质区无微骨片,基部数节背板膜质。雄器通常缺乏一个独立的基片或侧片。

幼虫线条形(linear),两侧近于平行,骨化极其轻微,无明显的背片和腹片。头盖缝于和臂不明显,无单眼,极个别情况每侧有一个单眼。上颚末端细长,近端部有齿或锯齿列,臼叶狭窄,尖锐或锯齿形,臼齿发达,瘤状,有背腹两列小齿(denticles)。下颚合颚叶末端稍分裂,具外颚叶的修饰(agaleal fring)。下颚须第2节上有指状感觉器。尾须多为1节,但有时缺失。第10腹节有1个可伸缩的囊,囊上有1对臀钩,气门有时退化或缺失。

生物学描述

本科多发现于湿润的有机物中,如藻叶层、腐木、真菌、粪便和水浸的沙砾中等。许多种类取食孢子,Nanosellini族的种类,微小狭长,栖居于檐状菌(bracket fungi)的孢子管中。Cephaloplectinae亚科是专性蚁客,取食蚁幼虫的分泌物,经常和兵蚁在一起,骑在运动中的工蚁身上(Dybas 1976)。

分类及分布

本科世界约有67个属430种,多数属于Ptiliinae亚科,少数特别特化的亲蚁性种类属于Cephaloplectinae亚科。中国台湾有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