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猫鲨科
拉丁名: Scyliorhinidae
分类学地位(taxonomy):
|__动物界
|__脊索动物门
|__脊椎动物亚门
|__有颌上纲
|__(鱼纲)__软骨鱼纲
|__板鳃亚纲
|__鲨目(另分类:真鲨目)
|__猫鲨亚目 Scyliorhinoidei
|__猫鲨科
种类:台湾地区计有鱼种 8 种
生态:栖息地从沿海水域到大洋深海皆有,卵生或卵胎生,一般以捕食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主。
猫鲨科Scyliorhinidae:头形稍尖,眼无瞬膜。无口鼻沟。鳃裂5对。背鳍2个,无棘,第1第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2背鳍常位于臀鳍后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放射状。
猫鲨科鱼类的体长一般很少超过80公分,属于中小型鲨鱼。它们的身体多半呈延长的圆柱形,眼睛则有横向的纺锤形、卵圆形或裂缝状,长度与高度约为1.5:1,眼睑上部已经演化为瞬褶,在高速前进时可以保护眼睛。鼻孔不与口相连,前鼻瓣的形状颇多,但除了长须猫鲛属外,很少呈须状。猫鲨的牙齿颇发达,上下颔的齿形相似,通常具有小齿尖。
猫鲨科鱼类的背部有两枚背鳍,无硬棘,第一背鳍通常位于腹鳍正上方或稍後位置,第二背鳍起点常与臀鳍起点相对或略後。尾鳍短而狭长,尾椎轴有的低平,有的略微上扬,尾鳍下叶通常不太明显,甚至根本没有下叶。
猫鲨科鱼类是白眼鲛目的大家族,从热带、温带、寒带到北极海域都有它们的踪迹。全球计有15属96种以上,台湾海域也有5属8种之多,因此不同种的猫鲨间,体态差异也较大。
中国仅猫鲨科 Scyliorhinidae 1科,现记有8属20余种,主要分布东海南部和南海,多为小型底层鲨类。其中以阴影绒毛鲨Cephaaloscyllium umbratile Jordan et Fowler和可供药用的梅花鲨Halaelurus burgeri (Müller et Henle)较常见,前者下唇褶退化消失,体具暗色横纹和斑点,胃能吸气臌胀;后者体具黑色圆斑,似梅花状排列。该科有些种、属常分布于较深海区。如猫鲨属、梅花鲨属、锯尾鲨属、台湾鲨属、绒毛鲨属、斑鲨属和尖尾鲨属。这些鲨鱼除绒毛鲨体长1米外,大多数都是小型鲨鱼。食小鱼与无脊椎动物。一般可供食用,但产量不大,主要分布于南海,有些也来东海,黄、渤海只有绒毛鲨一种。
其他如:虎纹猫鲨Scyliorhinus torazame(Tanaka) 、斑点猫鲨(Scyliorhinus canic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