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是在地球科学与传统物理学、现代高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以致对于一些基本物理定理、定律、概念在遥感像元尺度上的适用性不清,难以进行面状信息与传统点信息之间的转换,导致百分之九十五的海量遥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二○○○年,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立项,旨在进一步开展遥感科学及地球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并利用遥感的优势解决实施精细农业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
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通常遥感是指空对地的遥感,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使地理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遥感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遥感应用则应根据专业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遥感信息及其工作方法进行,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遥感技术系统是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建筑在空间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学、地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是完成遥感过程的有力技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