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乂(276-304年)西晋宗室。字士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第六子,晋太康十年(289)封长沙王,拜员外散骑常侍。惠帝即位授步兵校尉。贾后杀楚王玮,因与玮同母,被贬常山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史称“八王之乱”。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晋惠帝自立。次年,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联军数十万向洛阳进攻,司马伦战败被杀,惠帝复位,由司马冏专权辅政,拜抚军大将军,迁骠骑将军,复王长沙。永宁二年(302年),河间王颙从关中起兵讨冏,他在洛阳为内应,杀冏,遂执政,自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改元太安。太安二年(303年)八月,司马颙与司马颖不满司马乂专权,借口其“论功不平”,联军进攻洛阳。司马颙任张方为都督,率精兵7万,自函谷关东攻洛阳;司马颖以陆机、石超等督兵20余万南下;司马乂麾下也不下数万人。交战各方兵力约在30万人以上,号称百万,为“八王之乱”以来军队集结最多的一次。双方大战数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正月,司马越见张方围洛阳日紧,遂暗中与殿中诸将相约,动用皇城禁卫军,发动兵变收捕司马乂,囚于金墉城,奏帝免乂官,改元永安。但将士谋劫出乂以拒成都王颖。越恐惧,遣人密告张方,张方至金墉城,执长沙王乂,炙而杀之。
生平长沙厉王司马乂(277年-304年1月28日),字士度,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及楚王司马玮之弟、成都王司马颖及晋怀帝之兄、晋愍帝之伯父。
封长沙王太康十年(289年)受封为长沙王,拜员外散骑常侍。次年晋武帝逝世,司马乂当时十五岁。楚王司马玮前来奔丧,诸王皆在路边迎接,司马乂却独至司马炎的陵所,号哭著等待司马玮到来。後拜步兵校尉。司马玮诛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及太保衞瓘时,司马乂镇守东掖门。司马玮被诛杀後,司马乂以同母弟的身份,被贬为常山王,遣回封国。
讨伐赵王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三王(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兴兵讨伐赵王司马伦,司马乂率领他的封国士兵响应。经过赵国,房子令拒守,司马乂将他杀死,加入司马颖的後继。常山内史程恢将要背叛司马乂,司马乂到邺後,斩程恢及他五个儿子。至洛阳後,拜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将军。不久,迁骠骑将军、开府,恢复长沙王封号和封国。
诛杀齐王大司马司马冏掌权後,渐渐变得专横,引起司马乂不满,曾在拜祭皇陵时向司马颖提议起兵讨伐司马冏,以保天下。太安元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顒听从李含的计谋,指令司马乂讨伐司马冏。司马冏於是遣将董艾攻击司马乂,司马乂於是统领亲兵一百多人,赶赴皇宫,奉天子命攻大司马府。连战三日,司马冏战败,被斩杀,他二千多个党羽亦被诛杀。任命司马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马乂虽在朝廷身居要职,但事无巨细,都谘询在邺的大将军司马颖。
抵抗二王李含和司马顒原本认为司马乂弱小而司马冏强大,以为司马乂会被打败,然後司马顒以此为藉口,宣告四方共讨司马冏,然後废惠帝,立成都王司马颖为帝,司马顒当宰相专权。现在司马乂战胜,计划不成,反倒令司马乂掌权,於是暗中指使河南尹李含、侍中冯荪和中书令卞粹等刺杀司马乂,皇甫商告发,司马乂於是诛杀三人。司马顒见李含被杀,於是与司马颖共同进攻洛阳,讨伐司马乂。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司马顒命令部将张方领兵七万与司马颖的二十多万大军一起进攻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战事连续数个月,朝中议论司马乂和司马颖是兄弟,可以说服和解,於是命中书令王衍行太尉,光禄勋石陋行司徒,试图说服司马颖,与司马乂分陕而居;司马颖拒绝。司马乂亦去信司马颖试图和解,但司马颖要求司马乂杀皇甫商等人才肯撤兵。司马乂不接受。和解告吹。
被囚身死翌年(304年),司马乂多次击败司马颖,共斩获六、七万人。因为战争持续,同时司马乂坚持不削减奉献给皇宫的物资,而令城中闹饥荒,虽然士兵又饿又疲累,但将士同心,愿意效命至死。司马顒部将张方认为不可能攻破洛阳,建议撤兵退回长安。此时,东海王司马越担心司马乂会失败,於是暗中与殿中诸将合谋捉拿司马乂,下诏免去司马乂所有职务,囚禁於金镛城。开城後,将领见敌军并不多,感到後悔,於是图谋劫走司马乂,继续领导将士抵抗司马颖。司马越惧怕,有意诛杀司马乂,以绝将士抵抗之心。黄门侍郎潘滔劝司马越向张方密报司马乂已被囚於金镛城,司马越听从。张方知道後,派遣部将郅辅领兵三千到金镛城抓司马乂,回到张方营地後用火将司马乂活活烧死,死时二十八岁。司马乂死时传出冤痛之声,张方将士听到都忍不住为他哭泣流涕。
司马乂於城东出殡,官属皆不敢往,只有司马乂前掾属刘佑送他的棺椁,刘佑提著丧车走,又没有丧乐,哀伤的情景感动路人。
后代* 司马硕,永嘉三年(309年),晋怀帝以司马乂子司马硕嗣长沙王,拜散骑常侍。
* 司马鲜,永嘉三年,晋怀帝封临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