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脚目(Pinnipedia)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的1个目。脊椎动物,由古代食肉类分出,与食肉目动物是近亲。向水中发展的一支水柄大型食肉兽,水栖。
身体一般是纺锤形(或流线型),体表密生短毛,头圆,颈短。四肢具有5趾,趾端一般有爪,趾间被肥厚的蹼膜连成鳍状,适于游泳,故称“鳍脚目”。耳廓小或无。鼻和耳孔有活动瓣膜,潜水时可关闭鼻孔和外耳道,尾小,夹在后肢间。口大,周围有触毛。牙齿为一出齿,齿分化不显著。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除少数种外,仅在交配、产仔和换毛时期才到陆地或冰块上来。皮下脂肪极厚,用以保持体温。听觉、视觉和嗅觉灵敏,在水下有回声定位能力,潜水时心率减慢,只相当于正常心率的1/10,外周血管收缩,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潜水时间可持续5~20分钟。属一雄多雌类型。肉食性,无裂齿,多为整吞食物,不加咀嚼,主食鱼、贝类和软体动物。
分布于南、北半球寒带和温带海洋。
经济价值大,油脂和皮肉均可利用。有些种类的毛皮珍贵。
现存的有三科:海狮科(Otariidae)、海豹科(Phocidae)及海象科(Odobenidae),中国仅有前2科。主要种类如海狮、海狗、海象、海豹和象形海豹等。例如海狮科的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在陆地上后肢能转向前,较好地移动身体和起部分支持作用,具不发达的耳壳。一雄多雌制,雄兽体型明显大于雌兽,雄雌重量之比为300∶63公斤。海豹科的海豹(Phoca vitulina),较其他鳍脚类更向水中生活特化,上陆后,后肢不能转向前方,只能向后直伸,但在水中是主要的推进器官。无耳壳。毛被中无绒毛。分布北半球,在我国见于渤海和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