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鳃鲨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六鳃鲨科(Heaxanchidae)

软骨鱼纲、六鳃鲨目

种类:台湾地区计有鱼种4 种

生态:分布于温带至热带间,卵胎生,以硬骨鱼、乌贼或甲壳类等为食。

该科鲨口在头的腹面,上下颌齿异型,上颌部的齿有大的突起,两旁有一到两个小的突起,下颌齿扁边缘作锯齿状。卵胎生。

顾名思义,六鳃鲨科最显著的特征即是鳃裂数目,通常有六或七对,位置均在胸鳍基底之前,且第一对鳃裂不与喉部相连接。它们的身体呈圆柱形,腹部没有隆脊。吻部较为短钝,某些鱼种会稍长些。鼻孔在腹位靠近吻端处,没有鼻孔沟,眼睛无瞬膜。上下颔的牙齿构造明显不同,上颔齿细长而内弯,较尖;下颔齿则为宽扁的梳状,仅有几个小齿尖。

除了鳃裂数目,背鳍也是分辨六鳃鲨与其他鲨鱼的关键。因为六鳃鲨只有一个小型背鳍,位于腹鳍基底後方,比胸鳍小,短短的臀鳍又比背鳍更小。尾鳍延长,上叶比例远大于下叶。

六鳃鲨科鱼类是比较懒散的鲨鱼,除了行动迟缓外,也是偏爱昼伏夜出的夜猫子生活,偶而我们可在沿岸海域看到它们觅食。目前全球有3属4种六鳃鲨科鱼类,均曾出没于台湾海域。

常见种类:

扁头哈那鲨(Notorychus platycephalus),鳃裂7对,底栖。成体体长2-3米,肉食性,主食中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北海区,中国黄海、渤海产量较大。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肝可做鱼肝油。

灰六鳃鲨(Heaxanchus griseus),六鳃鲨属(Heaxanchus)唯一的现存种。成体2米,或更长。底栖。鳃孔六个,很宽大。体暗褐色或棕褐色,有时体侧具有一浅色纵条;腹面浅褐色或白色。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主食鱼类和甲壳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