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钉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碰钉子

【注音】:pèng dìng zi

【释义】:指遭到拒绝。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何况给别人说话,怎么好冒冒昧昧的去碰钉子?”

【事例】:他连日奔波募款,却四处~,深感懊恼沮丧。

办事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普通话说是“碰壁”,俗语则说是“碰了钉子”。

“碰钉子”之说其由来有二:一是说封建时代的衙门、官宦人家宅邸的大门上都有“门钉”,老百姓常在这地方受制于人,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被却之门外,谓之“碰了钉子”,或说“碰了一鼻子灰”。元杂剧《西厢记·寺警》一折:“我撞钉子,将贼兵探知。”可见元代时已有“撞钉子”此语。

还有一说“碰钉子”是青洪帮中洪门的切口(隐语行话)“碰到钉字”,意为遇见对头。“钉子”与“钉字”互为谐音,且意义又基本相同,所以,就以讹传讹将易于理解的“碰钉子”一语流传开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