硭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硭硝

硭硝是一种非金属矿产,矿物学称为硝石。硭硝具有玻璃般的光泽,无色透明,形如冰块,沉积于干涸的盐湖,也见于热泉中。

硭硝可用于造纸、制碱、陶瓷、橡胶、制造玻璃和药品,也是纺织、印染、印刷、皮革、洗涤剂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还可用于食品加工业,制腊肠、腊肉,或制成元明粉、硫酸酸和硫化碱等,用途极其广泛。

硭硝在古代又称焰硝、火硝、苦硝、生硝和地霜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硭硝的国家。西方在13世纪以前还不知硭硝为

何物,而中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硭硝便为人们所热知。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把硝石作为主要药材。公元2世纪,中国

人把硝石用于溶解矿物成为水溶液,故又名溶石。公元4世纪时我国的硭硝随同医药和炼丹术传到西方。阿拉伯人称为“巴鲁得”即

“中国雪”。波斯人又称“中国盐”。

南北朝时期有位医药家陶弘景还掌握了识别硝石的方法。他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色与朴硝大同小异……以火烧之,紫青

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唐宣宗时,公元850年《真元妙道要略》这本炼丹书就记载了用硝石、硫黄和木炭可制成火药的混合物。但开始制造的火药,硝

石含量只占50%,还不能爆炸,后来把硝石含量增至75%,才能引起爆炸。

新疆硭硝的储量十分丰富,占全国第5位。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年间始开采。乾隆二十六年(1761)九月,驻扎在乌鲁木齐的副都统安泰等奏:“……又厄鲁特等报知昌吉产硝,特讷格尔(今阜康)产磺。随饬配造火药,尚属可用。”①

乾隆三十六年(1771)绥来县(今玛纳斯县)阳巴勒噶斯城(俗称古阳关)已设官办硝厂,清政府曾派役兵20名开采,硝石积至

6~7万斤,还远销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等地。②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还生产火硝,专供硫酸厂用作原料。

硭硝是昌吉州的优势矿种之一,分布于米泉、阜康、吉木萨尔奇台等县和昌吉市,它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足够的优质原料,应

于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