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书名:

【英文】ESCAPEFROMFREEDOM

【中文】《逃避自由》

作者:

【美】埃利希·弗罗姆(1900~1980)著(原德国法兰克福人)

【中】刘林海译

作品介绍:

1941年出版。作者在书中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性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

书中作者是这样认为的,人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结构和特点。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作者指出,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他认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弗罗姆的人性论观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虚假,而他提出人人相爱和沉溺于工作的方式以拯救人性的自由在,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第二章】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逃避机制

【第六章】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自由与民主

【附录】性格与社会进程

作者简介:

【埃里希·弗罗姆】

1900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曾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研究所和社会研究所工作,并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

1933年赴美讲学,开设私人诊所。

1974年移居瑞士,继续从事研究和著述。

1980年卒于瑞士洛迦。

弗罗姆是精神分析学家,又是哲学家,是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影响广大而深远。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之后,弗罗姆提出的“社会无意识”,成为了无意识理论发展史上树立的第三个里程碑。他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说无论在人格理论、梦的分析、精神治疗以及伦理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融合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史学和宗教等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来探索人性和灵魂的奥秘,在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可谓独树一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