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冯亮字灵通,南阳人,萧衍之平北将军蔡道恭之甥也。少傅览诸书,又笃好佛理。随道恭至义阳,会中山王英平义阳而获焉。英素闻其名,以礼待接。亮性清净,至洛,隐居崧高,感英之德,以时展勤。及英亡,亮奔赴,尽其哀恸。
世宗尝召以为羽林监,领中书舍人,将令侍讲《十地》诸经,因辞不拜。又欲使衣帻入见,亮苦求以幅巾就朝,遂不强逼。还山数年,与僧徒礼诵为业,蔬食饮水,有终焉之志。会逆人王敞事发,连山中沙门,而亮被执赴尚书省,十余日,诏特免雪。亮不敢还山,遂寓居景明寺。敕给衣食及其从者数人。后思其旧居,复还山室。亮既雅爱山水,又兼巧思,结架岩林,甚得栖游之适,颇以此闻。世宗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周视崧高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林泉既奇,营制又美,曲尽山居之妙。亮时出京师。延昌二年冬,因遇笃疾,世宗敕以马舆送令还山,居崧高道场寺。数日而卒。诏赠帛二百匹,以供凶事。遗诫兄子综,敛以衣幍,左手持板,右手执《孝经》一卷,置尸盘石上,去人数里外。积十余日,乃焚于山。以灰烬处,起佛塔经藏。
初,亮以盛冬丧,时连日骤雪,穷山荒润,鸟兽饥窘,僵尸山野,无所防护。时寿春道人惠需,每旦往看其尸,拂去尘霰。禽虫之迹,交横左右,而初无侵毁,衣服如本,惟风吹幍巾。又以亮识旧南方法师信大栗十枚,言期之将来十地果报,开亮手以置把中。经宿,乃为虫鸟盗食,皮壳在地,而亦不伤肌体。焚燎之日,有素雾蓊郁,回绕其傍,自地属天,弥朝不绝。山中道俗营助者百余人,莫不异焉。
2、冯亮(1947-)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经济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沅江县(今沅江市)人,1947年7月23日出生于沅江县阳罗洲镇一个贫民家庭。1965年8月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1968年12月毕业实习,分配在沈阳军区坦克师机械化团和坦克修理营当兵锻炼。1970年8月提为干部,在坦克师后勤部战勤科任见习参谋、参谋、副科长。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在《人民装甲兵》杂志上发表了《严寒条件下机械化部队后勤保障研究》等论文。1974年在沈阳军区参谋考核竞赛中获第二名。1979年紧急战备行动中,组织部队铁路输送,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1980年10月,选送到解放军后勤学院指挥培训队学习,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1982年7月毕业后留在后勤学院工作,任后勤指挥教研室教员、副主任、主任。在《后勤》杂志和《后勤学术》等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海湾战争后勤启示录》等5部著作。1984年,率先提出军事学教育由课题式教学向学科化教学转变的思路,组织了《战略后勤学》、《战役后勤学》、《战术后勤学》等学校教材的联合攻关。1986年在解放军首次战役理论研究会上,他提交的论文《论战区后勤整体保障》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该文首次提出战区三军联合作战实施整体保障的理论,在军内引起重大反响,被广泛引用。他主持的《战术后勤学学科建设》获1988年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主编的《军队后勤指挥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规划课题,被誉为“第一部研究后勤指挥基础理论的开拓性著作”,被国防大学等军队院校指定为军事后勤专业研究生基本教材。1992年6月至1993年7月任总后勤部军械供应部科训装备局局长。分管军队军械系统科研、训练工作。主持了军械业务自动化管理、军械业务训练改革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论证,对推进军械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做出了成绩。1993年7月任后勤指挥学院副教务长。积极倡导“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实施指挥教学内容与方法两突破”的教学改革模式,组织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后勤保障》和《市场条件下的后勤管理》两大系列课题的研究。他负责的联合作战后勤保障专题教学获1997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有效地推动了联合作战的研究和训练。他主持了军队“九五”课题《战术后勤指挥训练模拟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成功地运用于军队院校综合演练和部队后勤训练。1994年,被中央电视台聘请为特邀专家,主讲《军事天地》栏目《战争与后勤》系列节目。他是军事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军队指挥自动化专家组成员。1998年1月任军事经济学院副院长。大力推进面向21世纪军事经济教育改革方案,承担了军队重点课题《世纪之交军队后勤改革与效益研究》等任务。1999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3、冯亮
我国著名的放射学家、南京军区总医院原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冯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20日零时3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冯亮,男,汉族,1916年4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冯亮同志1937年肄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43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毕业后,历任重庆市传染病医院医师,重庆市市民医院外科医师,重庆中央医院放射科医师,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放射治疗科医师。1949年8月起,历任中央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华东军区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南京军区总医院放射科主任,解放军第五及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10月退休,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专家室成员。
冯亮教授堪称新中国医学影像事业的先驱。作为新中国医学影像专业奠基人之一的他,学术造诣精深,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相继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编委及第三届编委会咨询编委,全军放射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理事、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分会常务理事及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科委会常委、顾问、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委,世界卫生组织(WHO)影像组成员等职。为我国的医学影像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于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长期特殊津贴,卫生技术3级。
冯亮同志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活到老、学到老,对事业不倦追求。冯亮同志从医半个多世纪,始终瞄准医学影像专业的最前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1945年开始从事放射线工作,对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诊断及CT诊断等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冯亮同志先后取得了一批重要医疗成果,在国内,他首先研究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X线计量诊断方法,完成了肺部球形病灶、溃疡病及先天性心脏病3项鉴别诊断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在国内首先发表了“染色体畸变:21三体征的骨骼X线改变”等;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7篇在放射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肾结核的X线诊断”、“门静脉高压的脾门静脉造影”、“电子计算机肺部球形病灶的X线诊断”、“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等。他主编、参编出版的14部专著在国内医学影像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如:“CT手册”、“肺结核病防治手册”、“肾脏病学”、“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医学百科全书:放射诊断”、“CT读片指南”、“心脑血管急症”等。1995年冯亮教授荣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颁发的“为中国放射学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证书。
冯教授不仅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1984年冯教授应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影像诊断国际会议,作了“在中国应用超声及CT的经验暨其对医疗保健和卫生经济的影响”的专题报告,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该专业唯一代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专家一起,编写“发展中国家新影像技术的应用(英文)”一书。1986年应邀参加在南斯拉夫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发展中国家超声学术会议,并作了“超声诊断在中国的应用”和“肝细胞肝癌的超声诊断”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2001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为21世纪名人,同年被聘为美国传记学会顾问。
冯亮教授热爱党、热爱军队、热爱医疗事业,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医技精湛。他注重自身形象,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真诚友善,光明磊落,对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对部下、对同事关心体贴,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他谦虚谨慎,讲奉献,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年青的医生手把手地传、帮、带,培养了众多医学影像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1981年被评为全军先进科技工作者,1983年11月被南京军区评为科技文体系统先进个人。
冯亮同志的一生,是为医疗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的一生,是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医学影像学界的一大损失。他平凡的一生为下一代作出了杰出的榜样,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品格永远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