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八百里皖江中段,铜陵与芜湖之间,千里澄江被两片绿地剪成三股东流而下,这里就是——黑沙洲。该州原设立黑沙洲乡,后黑沙洲乡整建制并入无为县白茆镇。

黑沙洲在无为县东南12公里的长江中,由黑沙洲,天然洲,三凸组成。宋代形成。因泥沙多呈现黑色得名。近年来西坍塌东瘀积。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有耕地16000亩,隶属于无为县黑沙洲乡。种植棉花,玉米,麦类,特产花生,南岸有小客轮码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合久必分,分久又合,一乡两洲,涨水离,枯水连,这里有惊涛裂岸的澎湃,有百舸争流的壮观,有一望无际的芦海,有葱翠碧绿的蒜苔,芦苇荡中时时传来野鸡野鸭的鸣叫,三江水面送来渔舟唱晚的诗情。登临堤岸,看江上日出,豪情陡涨;漫步洲头,赏春江花月,养性怡情;空气澄澈,沙滩是绝佳的游乐场。冬春之时,徒步穿越两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听老辈讲述往日的传说,耳畔响起钟磬的余音,让人有沧海桑田的体验和顿悟。

黑沙洲乡水网交错,江水养殖螃蟹几十万只,个个顶盖儿肥;各色名贵鱼几万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鱼蟹自然生长,绝对绿色食品。江边的意杨绿树成荫,即将发挥出效益,滩涂养牛养羊养鸭养鹅,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也给荒芜的地方增添了生机。搞特色农业,抓支柱产业,经济布局的调整已初见成效。二水早大蒜、蒌蒿翠绿清香,诱人驻足,遐迩闻名,足迹已过北京、上海,远渡重洋,成为外国友人餐桌上的佳肴。每年3.4月份,二水早大蒜交易场面十分火爆,每天交易量均达30万斤,引来江苏、山东、东北等地的客商前来抢购;蒌蒿种植已星火燎原,逐渐成为黑沙洲乡农业的“拳头”,目前每年大约生产400万斤,农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十分谨慎,遵循WTO规则,深化环保意识,绿色食品逐渐成为时尚词汇,移民建镇、街道整齐、交通顺畅,汽渡飞架东西,航船通贯南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进入寻常人家。政府重视办实事、办好事,富民政策暖人心,这里政通人和、民风淳朴、百姓幸福、邻里和睦,汇成了一曲新世纪新农村的颂歌。

这里人杰地灵,这里曾走出无数的学子,造就了一些知名的企业家。勤劳、勇敢的黑沙洲人民,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争当弄潮好手,他们操着南腔北调,北上南下,承包租赁土地,打工、经商、办企业,足迹遍及全国,他们正在为黑沙洲的美好未来构思加速发展的蓝图。

黑沙洲,长江中不起眼的小洲,你虽然历史不很悠久,但你的儿女们将努力拼搏,为你赢得光辉灿烂的未来,让你的美貌与勤劳善良的人民交相辉映,共同构成黑沙洲亮丽的风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