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大铜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古代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件商代大铜铙。此铙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1977年在湖南宁乡出土。

该铙通高690毫米,重67千克,壁厚25毫米,口宽500毫米,呈双面弧形。铣高460毫米,舞部宽370毫米,无舌;体中空直至柄端;柄高230毫米,柄口直径80毫米,中空,可插木固定;柄上部接近舞部处鼓起,为一宽箍,上有4个乳钉;铣面有缘,主体纹饰为粗线条饕餮纹,四周和柄部为云雷纹。铜铙形体大而厚重,铸造工艺精良。

铙,在我国古代多为打击乐器,特别是军乐器,也可作战时指挥器材。《周礼》有"以金铙止鼓"的说法,指两军作战时,以车载之,槌击而鸣,使停止击鼓进攻。但这件大铜铙形体很大,主要作军乐器,用以演奏,鼓舞士气,欢庆胜利。东汉蔡邕在《礼乐志》中曾记载:"短箫铙歌,军乐也"。演奏时,用槌敲击铙的不同部位,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与其他乐器配合,可奏出动听的乐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